第25课《论语十则》第1课时教案课题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能翻译课文。过程与方法认识孔子,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含义,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学重、难点背诵课文。名人名言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儒家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二、作者介绍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一生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三、初读课文省shǐng处chù恶è雩yú莫春mù冠者guàn弘毅hóng焉yān喟kuì韶sháo通假字:“莫”通“暮”,晚,将近。四、翻译课文第一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日:每天。省: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检查。身:自己。谋:谋划商量办法。忠:诚心诚意。交:交往。信: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诚心诚意?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小结:每天从三方面反省自己:工作是不是尽职尽责;交往是不是恪守诚信;是不是在不断学习。第二则: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注释:贤:德行优秀的人。思:想。齐:齐。内:内心。自省:自我反省翻译: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看自己有没有与他同样的缺点。”小结: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随时实地向别人学习的名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三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释:一言:这里指一个字。行:奉行之:代这句话其:大约。恕:宽恕。欲:想要。勿:不要。施:施与。于:给。翻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当做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小结:讲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第四则: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注释:士:读书人。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任重:使命重大。道:路程。翻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坚定的意志,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艰险的道路还很长。小结: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第五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注释:子:先秦时对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的尊称。富:财产多。贵:古有爵禄者为贵。道:正当的方法。处:据有,取。恶:厌恶,不喜欢。去:背叛,抛弃。翻译:孔子说:“富裕和做官,这是人人所想要的,但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应当接受。穷困与低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但讲仁义之道反而受穷卑微,也不应该抛弃仁义之道。小结:追求富贵要从其“道”。“富贵”要取之有道,“贫贱”要弃之有理。此“道”“理”在于是否合乎“仁”。五、学以致用任重而道远表并列富与贵是人之所欲判断词富而可求也表假设小人反是此,这样。可以终身行之者乎遵守,奉行。任重而道远道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实行不以其道得之仁道为人谋替不图为乐yuè之至于斯也欣赏吾亦为之做板书计划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