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8年,“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雨果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上,发表了这篇激情澎湃的演讲。让我们来从这篇演讲辞中领略两位伟人的思想光芒!一百年前,一个伟大的生命诞生,他就是伏尔泰。在他的有生之年,成为一法国启蒙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他用手中的笔,用等身的著作一生都与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他被称为法国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他是启蒙主义思想家,所以他一生的使命都是在教化人民,把人民从愚昧中唤醒过来,去反对专制,去为了“自由”“平等”去斗争,而求得人类社会的进步。一百年后,即1878年5月30日,法国的另一位精神领袖雨果在他的墓前,来纪念伏尔泰,发表了这篇激情澎湃的演讲。既然这篇课文是纪念伏尔泰的,作者面对眼前的听众一定会作出对伏尔泰的评价,那么,作者是怎样评价伏尔泰的呢?从作者的演讲中,我们发现伏尔泰有哪些重要的贡献呢?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含义丰富的表达精彩的语句,你喜欢哪些句子,你能理解这些语句的深刻含义吗?下面让我们来逐层揭开这篇演讲辞的面纱。一、课文内容梳理。这篇课文的层次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演说一开始,雨果就用“巨星陨落”来评价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并高度概括了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及其世纪性的贡献。他有怎样非凡的地位?“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一项职能,他完成过一个使命。”在法国的18世纪里,他完成了“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职责,使他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法国启蒙思想之王。这就是他的地位。他的地位来自于他的贡献,在于他所做的职能“培育良知,教化人类”。他所处的时代是法国的18世纪,这是“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他的摇监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一个极其黑暗的时代,一个昭示人类希望的时代,这就是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第二部分从第2自然段到9自然段。雨果演讲的基调平稳下来,他先引导人们具体的回顾历史。他简略地分析了18世纪法国的社会阶层:人民、宗教、司法。然后指出各阶层的特点:宗教是残忍的,司法是不公平的,人民是愚昧和凄惨的。(2—3)面对压在人民头上的邪恶势力,伏尔泰是怎么做的呢?他独自一人去战斗,他应战的武器就是一支笔,他用他的著作来号召被压迫者反对压迫者,他要把人的尊严赋予黎民百姓。这是他在人类思想方面的贡献。(4—8)伏尔泰仅仅只在思想上有贡献吗?不是。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著作和思想,还包括他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迫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他为西尔旺和蒙巴伊作斗争,如同他为卡拉斯和拉巴尔作斗争;他承受了一切威胁,一切侮辱,一切迫害,污蔑,流亡。”正是思想上的启蒙与现实的结合,成就了伏尔泰的伟大。(9)第三部分是10—12自然段。伟人的伟大之处,当然还不止这些,所以接下来雨果谈到了伏尔泰的非凡的人格。而这人格的非凡之处就表现在“睿智的微笑”上面。作者高度赞美了伏尔泰的微笑,这微笑,“蕴涵着哲理的忧伤”,又“含有黎明的曙光”。微笑,是对愤怒情绪的超越,更是一种自信,他相信人类一定会迎来自由、平等的社会。(10—12)第四部分是第13—14自然段。在这个部分的最后,雨果把伏尔泰放在人类思想史上来赞美,赞美他对人类思想的启蒙作用。这个启蒙的重要表现就是“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领袖取代了国家领袖。人们不会再盲从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这些伟大的成就的取得,就是由伏尔泰等思想家带来的。(13)然后作者把眼光拉回到现实,在雨果的时代,野蛮仍然存在,人类还在流血,还有君主独裁,还有不息的战争,还有被压迫者的痛苦和呻吟。于是在文章的结尾,雨果像前辈伏尔泰一样,向世人发出了大声疾呼:人的生命权,良心的自由权,理性的最高权威,劳动的神圣性,和平的仁慈性。结尾一句,作者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说:“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表现出他与黑暗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伏尔泰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