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阿里山纪行》教案2 苏教版VIP免费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阿里山纪行》教案2 苏教版_第1页
1/3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阿里山纪行》教案2 苏教版_第2页
2/3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阿里山纪行》教案2 苏教版_第3页
3/3
《第18课阿里山纪行》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美丽的风光。(B)2、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A)[重点难点]1、重点:采用移步换景法。2、难点: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C)[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播放音乐。提问:谁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歌曲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阿里山:阿里山在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主峰大塔山海拔2663米,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阿里山列为台湾风景区之一,美景纷呈早为人所知道,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之伟大”的说法。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里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是全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三、整体感知:(作者简介吴功正,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1997年7月初,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之后,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他想把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国后写下了此文。)阅读全文1、请你按次序写下你跟随作者游览阿里山的路线,重点写的是哪里?(A)2、阿里山留给作者的总的映象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话)(A)3、作者描写了阿里山哪些优美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字。(B)四、品味语言再读课文,体会本文的语言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完成下面的问题:赏析下列句子,谈谈你对文章语言美的体会(从修辞、长短句的使用、表现内容及效果上思考回答)。(B\C)1、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一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2、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3、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五、巩固应用:1、请大家再读课文,品味语言,然后根据文本,填写屏幕展示的内容里空缺的字词。(A)2、改写画线的句子,使全句连贯、简洁。脚下是深绿的草地,蔚蓝的天空在高高的头顶,身旁是清澈的小溪,溪边有五彩的花朵,茂密的丛林,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是多么美的意境啊!(B)3、请用下列词语描写我们校园一处景物。语段中必须含有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并注意句式的节奏感。(不少于50字)(C)清澈镶嵌浓稠静谧薄湿揉出六、课堂小结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布置作业(课堂练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阿里山纪行》教案2 苏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