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考点解读】1、了解氮的固定,掌握氮气的性质2、掌握NO、NO2的重要性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课前热身】1、氮的循环在自然界元素的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氮的转化是从氮气到氮的化合物。有的转化是从氮的化合物到氮的化合物。下列过程中,以游离态的氮为原料,最终产生氮的化合物的是()A.工业合成氨B.硝化细菌的硝化过程C.动物尸体腐烂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E.盛夏时节,雷雨肥田,植物茂盛2、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常见的大气污染分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二次污染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污染物,如2NO+O2=2NO2就是二次污染物,由NO2导致的污染就是NO的二次污染。下列物质:①SO2;②NO;③NO2;④HCl;⑤CO2不易导致二次污染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④和⑤D.只有④3、同温同压下,在三支相同体积的试管里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两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V1>V2>V3B.V1>V3>V2C.V2>V3>V1D.V3>V1>V2【知识要点】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二、氮气的结构和性质1、N原子电子排布式;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两个氮原子间通过_______个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破坏这种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因此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形成晶体的类型。2、氮气的化学性质(1)氮气和氢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2)氮气和氧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三、氮的氧化物及其性质1、氮的氧化物简介种类物理性质NO____色气体,____溶于水NO2____色气体,____溶于水,有毒1、存在游离态(单质):_______,______态: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2、氮的固定自然固氮通过豆科作物的________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________高能固氮______________人工固氮化学固氮: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生固氮N2O4____色气体N2O无色气体N2O3(亚硝酸酸酐)蓝色气体(—20°C)N2O5(硝酸酸酐)无色固体2、NO、NO2的性质、制法(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NO和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②NO2和N2O4的相互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因此反应在______下进行,故通常“纯净”的NO2或N2O4并___纯。③NO2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NO2和NaOH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NO、NO2和NaOH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______S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______。(3)氮的氧化物溶于水计算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原理:2NO+O2=2NO2………①3NO2+H2O=2HNO3+NO………②①x3+②x2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②x2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②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NO、NO2的制取①实验室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法收集。②实验室制取N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法收集。【典型例题】【例1】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BNO遇空气生成NO2CCO2与NO反应生成CO和NO2DNO和H2O反应生成H2和NO2【例2】将盛有12ml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是()A.1.2mlB.2.4mlC.3.6mlD.4ml【课后训练】1.氮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且含量很大,现已有科学家设计出了液氮蒸汽机,即利用液氮的蒸发来驱动机车,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其主要依据是()A.液氮的沸点为-195.8°C,远低于常温B.氮气与氧气反应放热C.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