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锻炼根据公式P=I·U设计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方法,体会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出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教具准备】学生实验器材:干电池三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额定电压2.5伏的小灯泡、导线若干【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甄选方案,锻炼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让学生把在操作过程遇到的困难和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养好严谨治学的习惯。对于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和发现都应让学生集体分析、讨论,然后统一认识,体现合作学习的精神。当然,学习活动也离不开教师,老师只是组织者、管理者,是协调员,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是教师的任务,对于学生的疏忽和遗漏要及时指导,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可能不被学生重视,教师要指导学生去观察,去总结。教学过程由一个演示实验来导入新课,把一个额定功率为40W的台灯接入家庭电路中,让它正常发光,调节旋钮,让灯泡逐渐变暗,此时灯泡正常发光吗?其功率还是40W吗?变大了还是变小了?生活中灯泡的亮度是一成不变的吗?如果不是那么,它们实际功率又是多大?从而使学生产生想实际测量小灯泡功率的愿望。拿出一个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问:怎样知道2.5V的小灯泡各种发光情形的功率呢?出示课题“探究任务---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引导学生根据测量要求设计实验,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设计,把实验的依据,电路图,主要的操作步骤表格都整理在实验的导学案上,以备交流。投影展示收集学生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讨论交流是本节课一个亮点,通过对比不同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充分讨论,比较选出最优方案。在主要操作步骤上,可能学生随意测三次电功率而不是一次是在额定电压下,一次比额定电压高,一次比额定电压低时的电功率,也应让学生讨论认识到这三次最有代表性。对于实验表格的设计,学生可能不会想到还要观察灯泡的亮暗与功率的联系,教师应提示增设一档“灯泡的亮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电流、电压值记入表格,并比较灯泡的明暗,同时把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备交流。投影展示学生中实验比较成功的组,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电压越高,电功率越大,灯泡越亮的结论。认识到灯泡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发光,其功率为额定功率,灯泡的亮度是由它的实际功率决定的。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学生在实验中有可能出现灯泡不亮,数据记录错误或读数不准,或没有测出(也可能无法测出)额定功率等问题,也可以投影展示出来大家共同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应分析讨论。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让学生把本节探究活动整理成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的目的、原理、电路图,主要操作步骤,所得的结论,实验中发现的新问题及解决方法。要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实事求是。在这节课的最后,讲述美国阿波罗号登月失败的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细心,有可能一个很小的失误就会导致满盘的失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评估交流:1、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能正常工作,此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2、实际电压偏低,小灯泡消耗的功率越小,灯光变暗.不能正常工作;3、实际电压偏高,小灯泡消耗的功率增大,灯光过亮,若长期使用会影响灯泡的寿命,还有可能直接烧坏小灯泡。4、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通过改变电阻来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作业设计】A类填实验报告册B类做伴你学习题【板书设计】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实验原理:根据P=UI,通过测量U和I,得出P。实验器材: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小灯泡一个,导线若干。实验步骤:(1)检查所需的实验器材是否齐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