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2、能力目标: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美景。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朗读、品读课文,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发现并感悟济南冬天的美。【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时序更替,四季轮回,,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风景,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特色。为了让大家更能深刻的体会大自然的四个季节,接下来我们来看几张图片(幻灯片放映春夏秋冬四季的照片),大家看了这些照片,能不能告诉我们大家你喜欢哪个季节啊?(学生举手发言)春夏秋冬都是美不胜收的。老舍先生曾经在《济南的秋天》中写道:“上帝把春的艺术赐给了西湖,把夏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秋天的和冬天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他的眼里,济南的秋天和冬天都是最美的;在他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风韵。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吧。二、解题济南是山东省省会,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时著有散文《济南的春天》《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三个月来的济南》《趵突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吧。三、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配乐朗读(1)让学生注意其中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2)让学生边听课文,边动笔在书上圈点勾画,标出生字、难词,重点词语、优美语句及自己的疑问。2、注音释义:考查下列字词镶(xiāng)响晴(xiǎngqíng)水藻(shuǐzǎo)贮蓄(zhùxù)澄清(chéngqīng)贮蓄:积;存.澄清:水清澈明净.空灵:灵活而捉摸不透.水墨画:用墨汁画的画.蓝汪汪:形容很蓝.3、学生朗读让同学们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初读课文,挑选几位同学给大家做个示范,分别朗读文章的第一段、第三段和第五段。五、疏通文意,赏析全文1、思考问题:学生朗读全文,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述。(温晴)(2)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山景、水色)六质疑问难,合作探究。1、质疑探究:(1)欣赏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其中美妙的语言,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比喻、拟人句的使用使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鲜活起来,找出并重点赏析比喻句和拟人句)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2)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3)文中是用哪些修辞手法来雪后的山景的?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来比喻雪色。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雪动人的雪态。(4)第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