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结构,把握作者思路。2、体会作者旷达的胸襟,学会正确对待挫折。3、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重点难点:把握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理出文章线索。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落实重点字词的翻译。二、导入新课:(略)三、初读课文,领略景美1、学生自由朗读,概括课文描绘的几幅画面。2、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3、学生朗读,要求读出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三、再读课文,感受人欢1、学生朗读并概括课文描绘的四个场面。2、分析四个场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欢乐之情。四、三读课文,归纳情怀1、学生齐读全文,感受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2、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懂得在遭遇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五、品读文中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评析文句,交流见解。六、布置作业1、积累文言字词。2、熟读并背诵课文,如有新的体会或感悟与同学交流。3、结合课文,请你以一名导游的身份,介绍本文所描述的滁州的地理特点、琅琊山的秀美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当地的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