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课标内容:1.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和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2.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作用会考考纲: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A)2.通过制作简易原电池的实验,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B)3.认识高能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作用(B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2.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正确书写简单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3.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及其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化学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初步了解化学电池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研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三)情感与价值观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教学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三、教学过程:(一)设计思路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铜锌原电池入手,引出问题: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引导学生利用电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提出:在电池里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存在电子转移。通过锌、铜与硫酸的简单组合,体验电流的产生,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并从电子转移的方向确定原电池正极、负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写出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二)教学媒体和教具学案、练习题、图表……(三)课堂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如图所示:将一张滤纸剪成四等分,配合铜片、锌片、发光二极管、导线等,在玻璃板上组装成电池,这时二极管不发光,但当在四张滤纸上滴入饱和硝酸铵溶液直到全部滴湿时,二极管发光了。交流与讨论:⑴化学反应中会发生哪些能量的转化?①②⑵上述实验中所涉及的能量转化是:过渡:上述装置中是怎样完成能量转化的呢?2.进行新课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讲述:电流是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二极管发光,说明线路中有电流通过。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如图所示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图,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就是电子的移动方向。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①电子由片经电流计流向了片,电流由片流向了片。②该原电池的片作正极,片作负极。③电解质溶液中:锌片不断溶解,生成的Zn2+和溶液中的H+向极移动,由于H+的氧化性强于Zn2+,因而H+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H2;而溶液中的SO42-向负极移动。④两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正极:;(反应类型:)负极:;(反应类型:)总的反应可表示为:。设疑:化学能在原电池装置中可以转化为电能,那么符合什么样条件的装置才能构成原电池呢?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交流与讨论:下图是探究原电池构成条件的装置图,如图所示指针偏转,说明线路中有电流通过。请仔细研究它们之间的异同,讨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哪些?问题:你认为上述装置是分几种情况研究的?分别研究的是什么条件?你的回答是:根据研究结果,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种活动性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②电极材料均插入溶液中;③两极相连形成;另外,原电池能自发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因此,还须满足下列条件:④形成条件之四:练习1:如图所示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设疑:如何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呢?3.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①根据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判断:②根据电子流向或电流方向确定:③根据电极反应类型确定:练习2:试判断练习1中能构成原电池装置的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和总反应。3.小结4.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B.原电池的电极只能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C.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原电池在工作时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外电路流向负极2.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