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信客》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积累生字词语;了解余秋雨及其作品;了解信客职业及其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从人物研究的角度整体把握作品的阅读方法;通过摹写颁奖词,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信客形象,学习信客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奉献精神。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信客形象。2、摹写颁奖词,体味人物的品格。教学方法:1、自学点拨法;2、拓展延伸法;3、仿写训练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预习:扫清字词障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理解、积累生字词语;了解余秋雨及其作品;了解信客职业及其特点。一、导语设计: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电信业迅速发展,手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给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方便。但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村,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也许,我们很难想象,信客沉重的脚步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的纽带,他们为远行者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今天,让我们通过文章《信客》来体会一下他们苦涩的人生。二、检查预习:唏嘘xīxū嫉妒jí晦气huì噩耗è猝然cù诺诺nuò呵斥hē诘问jié文绉绉焦灼zhuó伎俩jì吊唁yàn跋涉báshè颠沛pèi三、简介作者:(把书翻到81页,告诉老师,作者是谁?)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余秋雨。(投影出示)四、整体把握:1、我们对信客这种职业还很陌生,那就先来认识一下这种职业,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看看一名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明确: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交送遗物,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做一个信客,主要负责乡村城市间的信,物的传递;他还要代读,代写书信;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时,他还要处理后事,安慰家属。(幻灯片出示)]2、你对信客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能否用一个词语或一个字来概括?(苦)3、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1)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拣便宜的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他们是最困苦的旅行者。(2)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信客这条路布满凶险,实在是件苦差事。总结:工作劳苦:终年跋泼;生活贫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4、年轻信客他自己评价信客这份工作的?明确:"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5、分析"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1)为什么说越来越凶险了?(2)以前是怎样撑持的?(3)为什么撑持不了了?6、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觉得信客具有怎样的精神和品质?明确:诚实守信,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忍辱负重、善良厚道、仁义热心)五、从文中找出感人的地方读一读。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把握信客形象,学习信客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奉献精神。一、合作探究:1、归纳每段内容。(如何做老师)第一部分:老信客因为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名誉,找到了年轻人当第二代信客。(做信客的缘起)第二部分:信客工作任劳任怨,善良厚道,但他有时还要受到无端的呵斥与猜疑。第三部分:信客遭人诬陷,不在做了。但人们仍想念他请他代办邮政业务。第四部分:人们推举信客当教师,他工作出色,还当校长,赢得了人们的敬爱与怀念。2、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提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就其内容是对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语言要力求简练、通畅。信客之墓志铭:A、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