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教学案氮族元素知识梳理1氮族元素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所含元素:。(2)氮原子的电子式:磷原于的原子结构示意筒图:。(3)随电子层数增多,。(4)元素的主要化合价N:P,As:-3、+3、+5Sb,Bi:+3、5(5)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金属性逐渐.2.单质性质递变:(1)状态:;(2)密度:.(3)熔、沸点:逐渐升高;降低。3.化合物性质:气态氢化物从NH3至BiH3稳定性依次,碱性依次,还原性依次。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答案:1.(1)NPAsSbBi(2)(3)原子半径增大(4)-3、+1、+2、+3、+4、+5(5)减弱、增强2.(1)气态→固态(2)逐渐增大(3)N、P、As;Sb、Bi3.减弱、减弱、增强、减弱例1.某主族元素R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5个电子,它的含氧酸的钾盐化学式不可能是A)KRO3B)K3RO4C)KRO2D)K2RO4导学解析:对绝大多数主族元素而言,最外层电子数与最高正价相等。但不排除该元素存在其它正价的可能,只不过其它正价均小于最高正价。D选项中R元素化合价为+6,已超过了最外层电子数。因此不可能!答案:D总结心得:注意硝酸盐与磷酸盐形式的不同。例2、根据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砷的单质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B)A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C)砷可以有-3、+3、+5等多化合价D)砷的还原性比磷弱自己的思路:导学解析:N、P、As——由上而下,以磷为参照,可判断D选项中所述及的性质不可能(金属性增强,单质的还原性随之增强)答案:D总结心得:氮族元素性质从上到下呈相似和递变规律。例3、能证明氮元素比磷元素非金属性强的事实是A氮气在常温下是气体,而磷单质是固体B氮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磷能在空气中燃烧CNH3极易溶于水,而PH3难溶于水DNH3在空气中不可燃,而PH3可燃自己的思路:导学解析:元素的非金属性常常可用四种性质进行判断:单质的氧化性、氢化物的稳定性、氢化物的还原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因此选D。答案:D总结心得: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从上到下呈相似和递变规律。知识梳理2N2、NO和NO2、、磷1.(1)N2的分子结构:电子式:,结构式:。N2性质稳定的原因:。(2)N2的化学性质氧化性:N2+H2==;N2+Mg==;还原性:N2+O2==;2.NO和NO2NO的性质:无色气体、不溶于水,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方程式:。NO2的性质:(1)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溶于水,是大气污染物。(2)氧化性:NO2+SO2==NO2+2I—+2H+==6NO2+8NH3===(3)与水反应:。3.磷Ⅰ白磷和红磷物理性质比较白磷红磷化学式P4正四面体Pn分子结构复杂色态(1)(2)着火点40°C240°C溶解性(3)(4)保存方法少量保存在水中密封保存相互转化白磷红磷Ⅱ化学性质:(1)跟O2反应:。(2)跟Cl2反应:2P+3C122PCl3。答案:答案:1.(1)N三N;分子内存在叁健,键能大(2)N2+3H2≒NH3N2+3MgMg3N2N2+O2==2NO2.2NO+O2==2NO2SO3+NONO+I2+H2O7N2+12H2O3NO2+H2O===2HNO3+NO3.Ⅰ(1)白色或黄色蜡状固体(2)红棕色粉末状固体(3)不溶于水,易溶于CS2(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CS2Ⅱ4P+5O22P2O52P+5C122PCl5例1、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A3:2B2:3C8:3D3:8导学解析:NO与O2的混合气体遇水时发生如下反应:4NO+3O2+2H2O===4HNO3因此残留的气体可能是NO也可能是O2。但“当气体与空气接触时变为红棕色”,这一现象说明残留的气体应该是NO。参加反应的是体积的NO和n体积的O2。求解如下:4NO+3O2+2H2O===4HNO3△V43n得:答案:C总结心得:充分考虑4NO+3O2+2H2O===4HNO32NO+O2==2NO2的应用,NO2红棕色气体。例2、红磷、白磷的化学性质比N2活泼是由于()A.磷元素比氮元素非金属性强B.磷原子比氮原子易获电子C.磷分子中磷原子间的键能比氮分子中氮原子间的键能小D.磷分子间作用力比氮分子间作用力小自己的思路:导学解析:元素活泼性越强,其形成的单质的活泼性不一定强。原子间的键能大,分子就稳定,单质的活泼性就差答案:C总结心得:N三N;分子内存在叁健,键能大。而键能小。知识梳理3氨气1.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