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1936年2月在陕西清涧指挥红军渡河东征时写的一首咏雪抒怀之作。全词以写景、议论、抒情为一体,意境壮美,气势恢宏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风格。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发挥想象,细致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切体会诗人的胸怀、气质和思想感情。在熟读中,悉心揣摩词作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3.揣摩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理解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讨论法与多媒体课件展示法有机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重点: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教学难点: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进课文:同学们好!在这节课的开始,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多媒体播放大雪纷飞的北国风光视频)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的雪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钟情的对象。然而不同时代、不同经历、不同胸襟的人,面对漫天飞雪,会有迥然不同的个性情怀。边塞诗人岑参,坚韧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欣喜;遭贬诗人柳宗元,郁闷流露“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无奈。一代伟人毛泽东也一生爱雪,那么在他的笔下与胸中又有一幅怎样的雪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领略!二、认识作者:说到毛泽东,中国人都不该陌生,“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幻灯展示毛泽东图象与简介)提到毛泽东,大家通常会说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其实,他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大气磅礴,他的书法苍劲有力《沁园春雪》就是他诗词的一个代表作。(幻灯展示并板书课题)三、了解题目:大家看懂文题的意思吗?“沁园春”,是词牌名,据说“沁园”一词是出自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现在作为词牌与词的内容已无关系,只决定词的韵律结构。雪才是本文的题目。四、美文朗读:1.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有感情地朗读本文,也可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在学生朗读时,添加背景音乐)2.再听名家的配乐朗诵,并完成下列任务.(媒体链接名家配乐朗诵)①找学生说说大屏幕上绿体字的读音.(学生读,教师幻灯随之展示)②找学生说朗诵者的感情基调.(教师引导提示并幻灯展示:激昂慷慨、气势磅礴)⒊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五、整体感知:通过预习和刚才几遍的朗读,词的大致意思应该明白了吧!谁来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主要内容,也可分上下两片来概括。(学生概括,教师视情况进行引导,并板书)上阕描绘北国风光(写景)下阕评论风流人物(议论、抒情)六、美文赏析:(一)、上阕:1.这片词对北国的风光具体是怎样描绘的?分几层来写?说说哪些词语富有表现力?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再找学生发言,教师根据情况适当引导,并贯穿朗读教学)层次:总——分(实写:望——想象:须)(板书“望”“须”)词语:“千里”“万里”——意境开阔、壮观。(似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惟”——只,满眼全是雪,雪大。“顿”——立刻,(刚才还是奔腾、咆哮,转眼成为一条冰河)言极天冷。(夸张)“舞”“驰”——以动写静(引导学生做“舞”的动作)“欲”——想要,赋予山、原人的情感:(谁想要?想要干什么?)(拟人)“天公”——至高无上的宇宙主宰,(真是山要要和它比高低吗)豪迈、雄壮。“红装素裹”——像一位美丽的少女,内穿一件鲜红的旗袍,外披洁白的披肩。“分外妖娆”——极尽赞美的程度,感情自然流露。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热爱、赞美。2.让一位学生带着热爱赞美之情,抓住重点词,再次朗诵上片。3.结合上述赏析,让学生抓住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先由学生想象,之后教师再幻灯展示几幅北国雪景图让学生欣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