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状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诗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上述诗文在怀念江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你知道“江南”指哪里吗?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二、讲授新课(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建立: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的西晋的灭亡和十六国的建立,引出这段时期即是民族分裂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设计意图】回顾和巩固久知识,有助于新课的学习。2.东晋政权的特点:问题探究:司马睿在位期间,东晋的政权有什么特点?教师: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教师给学生讲解“王与马,共天下”的由来。——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是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等。【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探究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3.收复失地:教师:阅读课本相关史事,从故事里找出北伐失败的原因教师同时向学生分享有关祖逖的故事。教师向学生分享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设计意图】通过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来学习北伐失败的原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4.兴盛: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威胁。通知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学习淝水之战的历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史实。5.衰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二)南朝的政治1.南朝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2.南朝宋的情况: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赋轻役轻,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3.衰落: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