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程标准〗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修建的时间和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点,以加强时空感。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冰父子,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创造的典范。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及作用,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由课文内容及提供的资料,了解编钟的由来和音区的构成,提高阅读观察能力。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运用学习小组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通过对都江堰与长城的讨论,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联系与比较,逐渐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评价事物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就显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高度的智慧,感受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从而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提高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了解今天大江截流的方法借鉴了李冰在江中作堰的方法,也从李冰的工程维修制度中受到启示。〖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和编钟的构成。难点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教学方法〗活动法,启发法,谈话法。常规课与活动课相结合。辩论:都江堰与长城哪一工程更伟大。〖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分组查找资料。〖教学设计〗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都江堰主体工程概况2.都江堰主体工程的修建3.都江堰的维修4.都江堰的作用教学中采用:第一,课前布置学生分四组查找资料;第二,上课时学生各小组介绍所查找的资料;第三,在学生介绍时老师适时补充、点评。讨论:都江堰与长城哪一个工程更伟大。(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二、神奇的编钟(让学生发表意见)1.什么是铜钟,什么是编钟2.编钟神奇在哪里三、小结并让学生互评模型评价内容: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造型美观与否,手工制作精细与否。学以致用给市长发一封信或打个市长电话12345(从都江堰工程引发的对邕江防洪的想法)。〖板书设计〗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都江堰主体工程概况2.都江堰主体工程的修建3.都江堰的维修4.都江堰的作用二、神奇的编钟1.什么是铜钟,什么是编钟2.编钟神奇在哪里〖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由今忆古:电脑出现2001年6~7月南宁邕江洪水的几组画面)老师:从今年的邕江水位创历史高位要求学生分析原因。学生:略。老师:由自古以来洪水一直困扰着人类,导入两千多年前四川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修建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请同学们分组将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进行交流,从第一个内容开始依次进行。先请第一组推选你们组的代表来介绍。第一组主讲人:我们组主要是查找都江堰主体工程方面的内容,现在我代表我们组将本组查找、了解到的内容跟大家交流。(注:有一人主讲,其他人可补充,拿模型或指图讲)第二组引言:我们组主要查找都江堰是如何修建的这方面内容。主讲人边讲边比划:①指着图讲,按宝瓶口――分水鱼嘴――飞河堰来讲②实物A模型B大竹笼第三组引言:我们组主要查找维修的这方面内容。①维修原则6字诀:深淘滩,低作堰②指图或用实物讲(杩槎模型)③实物:杩槎+木条+竹席+粘土第四组引言:我们组主要查找都江堰工程的作用内容包括:①作用:灌溉、泄洪、天府之国②智慧、创造③维修④环保⑤今天的启示(大江截流)老师注意听并适时补充、讲解、引导。关于主体工程老师准备如下资料,适时拾缺补漏:1.什么叫“堰”――挡水低坝。2.为什么要修都江堰?因为修都江堰前岷江是一条害河,岷江中游地区东旱西涝,为了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所以要修这个水利工程。3.为什么叫都江堰?名称由来:古代一些灌溉工程,常以渠首修筑的堰来命名。都江堰古名叫“湔堰”,因境内有湔水汇入岷江而得名。蜀汉时湔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