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2024年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范文一、背景分析村普法依法治理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乡村法治建设的深入实施,对于提升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维护公平正义,稳定社会秩序,推动村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乡村普法工作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多样化,普法工作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增加。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法律宣传的难度较高。因此,在2024年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内容,有效推进工作的开展。二、工作目标1.提高村庄居民的法律素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法律自觉遵守意识。2.加强法律服务。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体系,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解决农民的法律问题,满足农民的法律需求。3.加强村民自治能力。通过普法教育,提高村民自治的法治意识和能力,鼓励村民自觉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促进乡村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发展。三、工作内容第2页共4页1.加强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宣传展览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向农民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通过电视、广播、户外宣传栏等媒介,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典型案例,提高农民对法律的认知度和理解度。2.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开设法律咨询服务点,设立法律咨询电话,培训和聘请专业人士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农民解答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帮助。3.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招募、培训和管理普法志愿者,通过志愿者走村串户、宣传普法知识,提高农民对法律的认知度,并对普法志愿者进行考核和评优,激励他们发挥更大作用。4.推进村级法治建设。鼓励村庄建立法治村民自治组织机构,建立村规民约,制定村庄法规和规章制度,推动法治在村级治理中的应用,提高村民自治的法治意识和能力。5.加强村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村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制定村普法工作计划和月度、季度工作任务,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加强对村普法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四、工作保障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争取国家、省、市财政对村普法工作的支持,增加工作经费,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第3页共4页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村普法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3.搭建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农村法律服务信息管理平台,方便农民查询和获取法律信息。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乡村法治建设。五、工作评估与考核1.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包括法律知识普及率、法律服务满意度、普法活动开展情况等,形成多维度的评估体系。2.定期开展工作评估。每年定期开展一次全面的工作评估,进行工作成效的考核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3.组织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通过评选先进典型,树立榜样,激励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村普法工作。六、工作计划执行时间表根据村级工作安排,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执行时间表,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时间节点和执行责任人,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七、预期效果1.村庄居民法律意识得到明显提升,法律素养明显提高。2.法律服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解决农民的法律问题。3.村民自治能力明显增强,村庄治理更加法治化。第4页共4页4.村普法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工作成效显著,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为乡村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