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宋元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二、课程标准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阶段示意图》(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教师:中华文明悠久绵长、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特别是宋元时期呈现出灿烂繁荣的局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说明:本环节在于引导学生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作用。(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学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教师: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什么印刷术?学生:雕版印刷术。教师:宋太祖时由官府主持刻印《大藏经》,用了12年的时间、雕版13万块,印完之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排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同学们思考一下,雕版印刷有什么缺点?学生:费时费力。教师:所以说印刷术的改革势在必行。那么后来又发明了什么印刷术?学生:活字印刷术。教师: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和发明者是谁?学生:北宋时毕升发明的。展示:《毕昇像》教师: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文明的勃兴昌盛文化承上启下文化高峰灿烂繁荣展示:庆历中(1041—1048),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饭为一版,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寄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学生:毕升在粘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印完一版之后,陶字拆下来还可以再用,所以叫做活字。教师:想想看,活字印刷术与雕版印刷术相比,先进在什么地方?学生:活字印刷术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教师:后来活字印刷术又有什么发展?学生:后来又出现了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以及套色印刷技术。元朝科学家王祯发明转轮排字盘。排版时,只要转动放活字的轮盘,就可以拣出要用的字。教师: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展示:二、浮针辨四维:指南针的发明教师:指南针也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同学们知道指南针的制造原理吗?学生: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教师:那么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