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螳螂捕蝉》原创教案推荐 北京版-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VIP免费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螳螂捕蝉》原创教案推荐 北京版-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1/5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螳螂捕蝉》原创教案推荐 北京版-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2/5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螳螂捕蝉》原创教案推荐 北京版-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3页
3/5
22螳螂捕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3.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领悟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2.能复述课文。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设计意图解读、修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过程一、揭题出示一组含错别字的成语:王羊补牢守株侍兔掩耳盗玲自相茅盾刻舟求箭1.改错别字2.发现规律3.学生再补充几个来自寓言的成语4.老师补充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板书课题,指导书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读正确每一个字,联系上下文试理解生词意思,读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思考,提出问题。2.检查初读效果。(1)读词语:诸侯不堪设想乘虚而入转来转去(2)根据分好的段落概括意思一段(1)二段(2——11)三段(12)3.学生质疑。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思考: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大臣们反对吴王攻打楚国的理由是什么。从出自寓言故事的易错成语切入,培养模块积累意识。培养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在文中“乘虚而入”指什么?“不堪设想”怎么理解?在文中“不堪设想”的后果会是什么呢?(2)试把文中大臣的反对理由和吴王的态度描写部分改成朝堂上的君臣对话说一说,注意人物语言语气符合人物身份。表现出大臣语气的诚恳,态度的恭敬,内心的焦急及劝谏失败后的无奈,表现出吴王的固执。四、课后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千乘之国转来转去乘虚而入辗转反侧处理弹弓处死弹琴2.按要求填写成语出自语言故事的反映人固执的:固执己见执迷不悟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一意孤行3.阅读第一节乘虚而入在文中指不堪设想在文中指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4.想象吴王和大臣的对话情形,用课本剧的格式写出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感受人物体悟道理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复习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将了什么内容?(少年通过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放弃攻打楚国。)二、抓关键词复述故事1.听写四组词语。蝉悠闲自由自在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侍奉吴王的少年拿起弹弓瞄准2.出示这四组词语,自己对照批改订正,统计易错字。3.师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不听大臣的劝告,而且下了死命令,谁再来劝他,他就处死谁。这时,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在花园里给吴王讲了这么一件事。请同学们认真听,用心想,事怎么一件以改促读,深化阅读,提升理解,生动活泼地积累运用语言。事。听过了要讲给同学们听一听。4.师讲述螳螂捕蝉的故事。5.生阅读故事,指名讲(可参照出示的四组词语)师生评议。6.小结,引出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板书)7.少年通过这件有意思的事,想告诉吴王什么道理呢?三、自主阅读体悟道理1.自由阅读,划出文中直接说明少年用意的句子。2.交流(1)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着祸患呢!”(2)指名读、评议、再读。你读懂了什么?它们三个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的祸患又是什么?(3)填表格,汇报学习成果。眼前的利益隐伏的祸患蝉螳螂黄雀(4)蝉、螳螂、黄雀,它们都身处险境,你要对它们说些什么呢?……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3.吴王明白少年的心思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1)出示: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2)用成语替换“恍然大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3)吴王恍然大悟到了什么?联系前文想一想,将吴王的话补充完整。吴王对少年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4)少年讲的道理和大臣们的不一样吗?出示两段劝告的话对比阅读,理解熟为蝉、螳螂、黄雀?思考他们劝告的效果为什么不一样呢?三、结合质疑体会少年的品质1.重点讨论: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这个故事呢?2.小结:如果说大臣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那么,少年的劝是智劝、巧劝。可见,做事要选择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文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了这些?3....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螳螂捕蝉》原创教案推荐 北京版-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