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螳螂捕蝉》精品教案 北京版-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VIP免费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螳螂捕蝉》精品教案 北京版-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1/4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螳螂捕蝉》精品教案 北京版-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2/4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螳螂捕蝉》精品教案 北京版-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3页
3/4
23.螳螂捕蝉23.螳螂捕蝉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点、难点: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螳螂捕蝉)认读“螳螂”两字后齐读课题。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个古代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阻了国王攻打邻国的事。那么,“螳螂捕蝉”是怎么回事?它为什么能国说服国王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三、检查初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2.检查下列词语的理解:“不堪设想、乘虚而入、自由自在、恍然大悟”。(1)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2)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3)听了少年的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理解词义。指名说,集体讨论。乘虚而入:趁着空隙或趁人没有防备时进入。不堪设想:堪:能够。不能想像将会再成怎样坏的结局。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3.针对前面对课文质疑的几个问题,指名发言,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写这个故事的起因的是哪些自然段,写经过、结果的是哪些自然段。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组成小组相互讨论交流。起因(1):吴王决定要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经过(2~11):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结果(12):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3.分段熟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五、指导书写生字六、作业完成习字册的书写练习。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2.指名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指导精读课文1.精读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吴王的话。(2)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一些大臣却反对,吴王和大臣谁的意思正确呢?你的理由是什么?(从“固执”这个词可看出吴王考虑问题不周到。从“乘虚而入”、“不堪设想”能够看出大臣们考虑问题很周到。)(3)出示: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练读这句话,体会大臣们考虑问题的周到。(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起因。2.精读课文第二段、第三段。(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试用自己的话叙述“螳螂捕蝉”的故事。(2)同桌练说。(3)指名说故事:“螳螂捕蝉”。从具体、生动这一要求来评议指导。(4)组织讨论:少年仅仅是为吴王讲一个故事吗?你能从哪些语句找到理由。(5)组织讨论:少年说的一番话,为什么能取消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带问题读课文。互相讨论,自由发表意见。指名发言。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抓住感叹号指导朗读。指名读、分组读,反复练读这句话。说书你懂得了什么?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它诸侯国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词句篇章的体验中,传达自己的感受。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读一读,说说这两句话的联系。(攻打楚国取胜的希望很大,这是吴王看到眼前利益;诸侯国将乘虚而入,这是吴王还没想到的隐伏着的祸患。)3.分角色朗读全文,深入体会课文内容。4.指导运用词语:“自由自在、恍然大悟”。(1)出示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听了少年的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2)读句子,联系句子说说词语的意思。(3)指名造句。三、复述课文。四、学生质疑,结合质疑情况小结课文。五、作业造句:自由自在、恍然大悟。板书:23.螳螂捕蝉鸣蝉图螳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螳螂捕蝉》精品教案 北京版-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