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知道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与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铁器、牛耕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具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和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意义。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难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由学生讲述春秋时期经典战争故事,如晋楚之争、秦晋之争等,并出示图片:春秋战车、越王勾践剑、甲胄等,营造古代战争的气氛。导语:这些故事和图片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短兵相接的战场,那么那个历史时期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战火不断?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了解那个动荡的春秋时期。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明确概念大屏幕展示资料,由学生阅读: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迁到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的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2.经济发展阅读教材及春秋时期农具改进、经济发展的相关史料。史料一春秋时期,冶铁技术逐渐提高,比青铜硬度更高、更易于普及的铁制农具逐渐代替青铜工具而广泛使用,形成了有翻土垦荒的犁(代替了用耒耜翻土的工具),铲土、耘苗、松碎表土的铲,除草、间苗的锄,平地、起肥用的耙,开沟、做垄的锸,收割谷物的镰等多种不同功能的农具,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史料二铁器时代,继青铜时代之后的又一个时代。它以能够冶铁和制造铁器为标志。我国迄今为止,已发现最早的铁制品为河北藁城和北京平谷刘家河等地商代遗址中出土的铁刃铜钺,距今约3000余年,表明这一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并开始利用铁。史料三铁犁牛耕,这是指耕种的方式,而二牛抬杠是铁犁牛耕中大多数的形式,犁衡左右各一轭,各挽一牛,此即所谓“二牛抬杠”。春秋时期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重大变革。思考: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铁制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铁制农具的出现产生了什么作用?可以先讨论,然后再回答。教师总结:推广:铁制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经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作用: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成为春秋大变革的经济基础。二、王室衰微史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料二王曾派人向鲁国“求傅”(丧葬费)“告饥”“求车”“求金”。史料三公元前707年,周王率军讨伐郑国,王师惨败,周王被射中了肩膀,天子威信扫地,从此一蹶不振。思考: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的势力大减,天下共主的地位已名存实亡,反而在政治、经济上需要依赖强大的诸侯,王室的政治、经济地位日渐衰微。【问题探究】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那么国家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学生:西周分封制遭到破坏,王室衰微,必然导致诸侯间的争霸战争,国家处于混乱状态。教师:“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从此社会进入了动荡时期。春秋时期140多个诸侯国中比较强大的诸侯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争夺霸主的地位。三、诸侯争霸1.春秋霸主教师:春秋时期的诸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争夺霸主地位,先后有几位诸侯取得了“霸主”的地位,请大家在教材中找到春秋时期先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