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本课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着重让学生理解新旧民主革命的不同,五四运动的新特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获得了一定发展,对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分析能力,同时又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这节课借助课件创设的丰富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历史想象,帮助学生探究问题、主动获取、运用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及意义。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3.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①五四运动的过程和历史意义。②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难点:①理解五四精神。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出示两组人物图片:一组是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另一组是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问两组人物的不同,学生讨论后得出答案,第一组领导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组领导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师简介二者不同。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背景[图说历史]学生阅读导言和第一段小字,结合课前所查阅的资料,解说幻灯片油画《五四运动》。[教师讲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派代表出席191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所谓“和平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特权”等一些正义要求,遭到无理拒绝。消息传到国内。长久以来蕴藏在中国人民心底的愤怒,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5月4日,北京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集会,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反抗帝国主义压迫。这幅彩图描绘的就是5月4日爱国学生游行示威的情景。[问题归纳]将教材导言和第一段小字内容与彩图理解结合,明确相关问题: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讨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仍实行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很多特权;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小结]确实是这样。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没有大的进步,综合国力依然很弱。所以依然摆脱不了被侵犯的命运。五四运动的经过[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关于五四运动过程的内容看一下,从中提炼出相关的信息。[学生回答]与五四运动相关的信息有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参加者:北京大学等校学生;斗争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等;发展:6月初,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起了巨大作用,上海成为运动中心。[教师讲述]这是五四运动路线图(教师演示),可是,爱国不止是学生的事,6月后,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表现了巨大的力量。[学生思考]五四运动前后有什么不同。3.五四运动的结果[教师引导]教师出示罢免卖国贼职务的报纸和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五四运动的结果。[学生回答]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4.五四运动的意义和五四精神[教师过渡]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一下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学生概括]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讨论]五四运动与以往的革命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1).爱国学生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