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巴西(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概括归纳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危机及保护措施;2.描述巴西的城市化出现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图片和其他资料说明巴西热带雨林的危机。通过分组辩论,探讨暴雨热带雨林的措施;2.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巴西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掌握地理问题的学习方法与分析思路。二、教学重点1.巴西热带雨林的危机与保护措施;2.巴西城市化问题。三、教学难点1.探讨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2.认识巴西的城市化问题,进而形成可借鉴的经验。四、教学用具亚马孙热带雨林视频片、图片,多媒体播放设备五、教学方法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得出问题的认识。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巴西的地形图,师生共同分析巴西的自然环境。重点突出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与赤道平行分布着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亚马孙平原。(提问)巴西的亚马孙平原位于热带,又有亚马孙河的滋润。在这种高温、水量充沛的环境中,会生长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呢?(学生回答)热带雨林。(前面学习过东南亚和非洲的热带雨林,学生容易答出正确答案)(展示)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景观图片(教师同时指出在这里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并对图片中热带雨林的特点进行一系列解释。)(补充材料)在世界同类型地区中,亚马逊平原的热带常绿雨林不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也最为充分和典型,这是由于亚马逊平原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结构,使它具有特别有利于该类型发育的现代气候条件,另一方面也与它发育历史悠久、在形成过程中自然地理条件相对比较稳定有关。南美的热带常绿雨林一般也称为希列亚群落,其植物种类成分极其丰富,而且相互杂生,很少形成纯林,其中三分之一种是南美特有种。它们生长连续无间,植物终年葱绿繁茂。乔木、灌木以及草本、藤本、附生植物组成多层次的郁闭丛林。一般有4至5层,多者可达11至12层,树冠城锯齿状,参差不齐。许多乔木为争取日照,力图往上生长,树干很少分枝,有的可高达80至100米。(板书)四、亚马孙热带雨林——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提问)热带雨林植被繁茂,生物种类繁多,是一片神奇的境地。哲学家(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那么,亚马孙雨林的存在能发挥什么作用呢?(指导学生读图)图9.25,归纳热带雨林的作用,认识热带雨林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学生活动)(展示)热带雨林的作用1.提供资源,有经济效益:l提供木材l生物种类资源2.保护和改善环境,又环境效益:l调节气候,供给氧气,提供新鲜空气l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l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l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教师)可见,热带雨林对我们人类社会和整个地球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被誉为“地球得肺”。(转折)但是,由于热带雨林蕴含了丰富的资源,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对亚马孙热带雨林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板书)1.热带雨林的危机(提问)人们是如何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指导读图)图9.26,让学生分析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对热带雨林的影响。(指导自学)教材P95页第二段。自学归纳出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几种原因。(学生活动,归纳结果)(教师总结)这些原因中既有外国的掠夺,也有当地政府环保意识的淡漠,还有国家贫困导致的生存需求。(讨论)进行教材活动。(教师)由于热带雨林的树木被大量砍伐,导致了野生生物的灭绝和水土的流失,全球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展示)视频资料:热带雨林的危机(讨论)谈谈感想,讨论热带雨林与人类的关系。(教师培养学生认识和谐共生意识)“亡羊补牢,未为晚矣”,破坏热带雨林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1992年6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展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从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开始由过去的大肆开采转向可持续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板书)2.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师)简单解释可持续发展观的意义。(补充材料)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