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学生:女子中专一年级学生(13轨道2)2•学时:1课时3.课型:新课二、教案设计理念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体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是三角函数这一章里最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本章的基础,在物理学、天文学、测量学、数控加工技术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是中职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本教案设计着重借助互联网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案例,配合数学软件《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来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轻松掌握三角函数知识,为专业课学习提供帮助与支持。三、教材内容分析本次教学设计使用教材是由李广全、李尚志主编的《数学》(基础模块),它是由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这套教材突出基础性和职业性,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实际贴近,任意角三角函数里只讲授了sin、cos和tan这三种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通常是借助直角坐标系来定义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本章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概念,也是学习后续内容的基础,为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等内容的学习作必要的准备。在此基础上,这节课又进一步研讨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函数。在教材中采用的是终边定义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师讲授时采用的也是终边定义法,这符合职中学生的思维水平,也能更好地和前面知识相联系。四、学生情况与教学手段分析1•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初步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但是在理解用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时可能会出现障碍。要克服这一困难,关键是帮助学生建立终边上点的坐标的比值与直角三角形有关边长的比值的联系。学生在理解将终边上任意一点取在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这一特殊位置上时,又可能会出现障碍,针对这一问题,应引导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认识,明白对于一个确定的角,其三角函数值也就唯一确定了,表示其三角函数的比值不会随终边上所取点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2•中职学校学生大部分学习兴趣缺乏,抽象思维水平低,学习基础差别大,对数学有恐惧感。3•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发展不够均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老师一定的指导下才能进行有效学习。4.中职一年级都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生热衷于操作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一年级-1-开学初的初职衔接中进行过几何画板操作培训。为了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在理解定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准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地研究任意角与其终边和单位圆交点坐标的关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数形结合地进行思维。五、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定义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明确三角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比值(函数值)的一种基本初等函数。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过渡到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推广过程,体验三角函数概念的产生、发展过程。向学生渗透特殊与一般,类比与转化等数学思想,领悟直角坐标系的工具功能,丰富数形结合的经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也通过定义的探索发现过程,学生亲历结论的“再创造”过程,体验成功与快乐,感悟数学美。【教学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和定义域。【教学难点】将锐角三角函数推广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把三角函数理解为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六、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学法】1、动手尝试;2、仔细观察;3、分析讨论;4、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七、教具、教学媒体准备几何画板八、教学流程设计情境引出,情境导入,复习旧知,问题探究,定义形成,理解推广,实际应用,课堂训练,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师生活动从原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