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说说:过春节时你感到最快乐的经历,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快乐。①先随意对身边的伙伴说,再鼓励自愿说给大家听。②大声说出自己的心情:“春节真快乐!”2.背一首以前的儿歌,要求有节奏、好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训练口语表达,为背诵作一定的准备。)二、教学活动。1.汇报资料收集成果。①学习小组进行资源共享,感受课前准备活动:收集资料的快乐。②汇总资料,由代表发言:我了解到的“元宵节”。③了解概念:“农历”、“正月”、“传统习俗”、“团圆”、“灯谜”。④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元宵节还叫“灯节”。⑤提问:中国赏月、家人团圆的节日还有哪个?在传统习俗上有些什么不同?答: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2.阅读大比拼。①自读课文。要求:注意坐姿正确;眼睛和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把不会的字圈出来。②互帮互助小组学习。要求:虚心请教、学习识字;当当小老师,主动帮助同学学习;读通读顺课文。③拼音识字大比武。要求:出示标注拼音的生字“宵、节、窗、圆、吃、汤、正、户、庆、团”,拼读准确,速度快。奖励:“一级棒”奖章。④朗读争冠。要求能读出儿歌的节奏来。奖励:“顶呱呱”奖章。(通过教学活动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完成儿歌学习任务。)3.拍手朗读,感受节日的快乐。窗外/月儿/圆又圆,全家/欢聚/吃汤圆。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加强朗读练习)三、愉快学习新知识。1.认识新偏旁:方框儿。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认识偏旁表。2.掌握多音字“正”,让学生分别用常用读音四声和本课读音一声组词。奖励:“小机灵”奖章。3.学写新字。①认真观察生字书写“节、欢、吃、正、五、户、庆、团”。②作重点指导:A提醒学生注意“欢”字第四笔是横钩,不是横折。B示范“吃”字书写,用红笔标出第五笔,第六笔。请学生说说这两笔为什么用红笔标出来?使学生知道第五笔是横。和“欢”写的横钩不一样,第六笔的横折弯钩起笔应写在田字格的正中。C请学生说说“团”字是什么结构?什么偏旁?怎么写好看?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团“字是方框作偏旁的全包围结构的字,写方[有好多学生能用一个字同时说两句话,在学拼音的同时,有机渗透口语训练。]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再来认识三个新的复韵母朋友。(二)知新探究,合作学习。1.学习复韵母ie:1)师:同学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课件展示,出示绿叶图)生:是叶子。生:是一片叶子。生:是一片绿叶等。[这样有机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观察与口头表达相结合]师:(课件展示,在图旁出示复韵母ie)这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位朋友,谁会读?(多指名读,让读得好的学生带全班齐读。)师:同学仔细观察这个复韵母,谁能想个好办法记住它的样子和读音?生:单韵母i和e连起来写就是ie。生:先读i再慢慢地读出e就发出ie的音了。生:我编了一首儿歌,一片绿叶ieieie.[学生纷纷举手,编了各种各样的儿歌,有的脱离了这幅图的内容,有的甚至带着调唱出儿歌,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课堂气氛都达到了高潮.]师:(课件展示,在ie的下面出示生字“xiě”写)谁能拼一拼这个生字?(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在ie的前面写x,在e的上面写上三声调号,全班齐读拼音)。[这一教学环节把声母和韵母相拼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师:同学们快看,谁跑来了?(一只小狗)(课件展示:草地上跑来一只小狗。)小狗看见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也想向你们学习。(课件展示:在小狗的下面出现要拼读的音节。)谁愿意拼一拼?(指名拼读后集体拼一拼)2.学习复韵母ǎe:师:小狗跑呀跑,一直跑到晚上,天空中出现了什么?(课件展示:深蓝色的天空中升起了弯弯的月亮)你们看天上的月亮像什么?生:像小船。生:像香蕉。生:像一个月饼被小狗偷吃了一半。[学生充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