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四至六年级质量检测分析评价报告根据林西县教育局统一部署,于2011年7月12~13日,对全县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学年末的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进行了由县教育局统一组织命题制卷,并具体负责实施的质量检测考试。教研室经过统一阅卷和成绩统计,结果已经揭晓。为及时总结我县小学、数学、英语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现就本次全县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质量质量测试所呈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报告如下:小学语文一、试题命制特点本次全县小学四、五、六年级语文试卷的命题方向比较明确,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命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既检测了学生对双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在命题方式上删繁就简,回归本位。本次语文试卷满分为100分。共分四部分:基础知识35分,积累运用15分,阅读理解25分,习作25分。从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和习惯进行了较全面的检测。三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适中,题目灵活,覆盖面较广,体现出灵活性和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试题还突出了中、高两个学段不同的训练重点,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梯度。2、体现年段特点,逐步提高要求对基础知识的检测综合性较强,四、五、六年级都从看拼音写词语、辨析错别字、词义、按要求写成语、组句等基础知识点入手,考查学生字、词、句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辨析能力。看似简单,却要认真思考,对于基础教差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关联词语的运用,在毕业年级要求连用两个仿写复句。阅读理解部分,中年段阅读理解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毕业年级则直接是课外阅读。习作要求紧密结合本学期习作训练,毕业年级还关注到时事、环保和毕业的情境,让学生更紧密地结合生活进行习作。3、课内外相结合,体现“大语文教育观”积累运用作为必查项目,90%为课内必须积累的课文片段,诗词谚语等,10%为课外内容。一定程度上检测了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的经典诵读落实情况。整体来看,三份试卷题量适度,题型活泼,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基本达到检测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重目标。二、考生基本情况本次考试,全县各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无特殊原因的全员参考。四年级共有考生1953人,五年级1860人,六年级1855人。各年级考试成绩如下表:年级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四年级76.7994.37%23.49%3五年级79.4795.05%38.01%六年级70.8087.94%11.30%三、试卷分析为准确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今后的教学,我们按县直小学、农村寄宿制小学和平均成绩的高低,抽取了6所有代表性的学校样卷318份,对各大题的得分情况和主要失分题进行了抽样统计。现分析如下:(一)试卷中的优良表现1、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第一大题所考的字词都是学生容易写错的,但许多学生能正确书写,说明我们的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善于抓住难写、易错的生字进行重点辅导。第二题大多数考生对汉语读音知识掌握得比较全面、牢固,能够选择出正确的读音。2、课内积累比较扎实试卷中按课文原文作答的试题,考生的得分率都比较高,这说明学生在课内积累上下了一定的功夫。教材中的重点课文或语段,学生都已经熟背,而且学生掌握了这类试题的答题方法,若不出现错别字,基本上很少失分;对课内重点诗句、歇后语、谚语、名言警句等的理解也比较到位,能够自如作答。3、阅读能力基本过关四、五年级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个板块,六年级直接为课外阅读。考生基本能够正确理解选文的内容,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概括段意或文章主要内容,领悟表达方式。说明老师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非常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并积极进行阅读能力的实践。4、习作教学有新的起色雷同的习作明显减少,考生表现出有话可写,乐于表达的好势头。学生习作大部分都能达到要求的字数,大多数同学能扣题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习作。许多学校在习作教学中注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