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太平天国运动【预习目标】1、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2、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3、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4、《天朝田亩制度》。5、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6、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7、《资政新篇》。8、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的学习,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过程的学习,掌握识图和用图,学会归纳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评价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出现的新特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者的比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自主预习】一、原因⑴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⑵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⑶自然灾害严重(直接原因)⑷西方宗教的影响⑸“拜上帝会”的组织,六人领导核心形成二、过程1、标志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事件是金田起义。2、标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事件是永安封王3、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的事件是定都天京,与清政府对峙局面形成。4、颁布革命纲领《》5、北伐、西征、天京突围(东征)6.标志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鼎盛的事件是天京突围7.太平天国由胜转衰的转折点是天京事变8.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事件是天京陷落9.太平天国前后期的纲领性文件各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中心:解决土地问题(2)内容:①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②方法: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③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④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⑤目的: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四有二无)⑶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4)评价①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标志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②空想性: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施,只能是一种空想。另外,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一直处于清朝军队的包围之中,军事斗争非常紧张,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保证社会经济的改革。③落后性:追求小农经济,违背历史发展趋势;“产品归公”的规定又超越了小私有者的本性,生产产品的多少对农民来说并没有实际的好处,所以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2)内容:①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②经济: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厂,奖励技术发明③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④文教: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3)评价①进步性: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②空想性:未能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此它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一直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也未能真正推行。四、天京事变(1)原因:①领导者进取心减退,腐朽的思想日益滋长内部矛盾尖锐(直接原因)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2)影响: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五、失败的原因(1)主观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是分散性的小生产者,无法克服自身的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