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复习本章重要知识点2.通过练习题巩固本章内容学习重点、难点:钠、氯气的性质,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学习过程1、化学是在,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的自然科学。2、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其主要步骤为3、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4、钠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沸点5、钠的化学性质钠是活泼金属,其原子中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成为Na+。它可以与水、酸、非金属单质、盐溶液等发生反应。实验现象解释与水反应(水中预先加入几滴酚酞试液)与O2反应与Cl2反应与CuSO4溶液反应6.Na2O、Na2O2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Na2ONa2O2与水反应后滴加酚酞用棉花包少量固体后,通入CO2或吹气白色粉末结论7、钠的保存方法:。8、氯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沸点9、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是活泼非金属,其原子最外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成为Cl-。氯气能与水、金属单质、某些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1)与水反应方程式;氯水的主要成份,其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2)与金属反应:与铁、与铜(3)与非金属反应:氢气(4)与碱反应(制取漂白粉原理),漂白粉的主要成份,有效成分。与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与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10.氯水成分的实验探究序号操作现象结论或解释1观察并小心闻其气味2取2mL新制氯水于小试管中,加无水硫酸铜粉末3取2mL新制氯水于小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4取2mL新制氯水于小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5在小试管中加入3小块石灰石固体,再加入10mL新制氯水6用小试管盛满新制氯水后用橡皮塞塞紧,倒置固定在铁架台上,放在阳光直射处7将几片有色鲜花花瓣放在50mL烧杯中,再加入10mL新制氯水浸没花瓣探究结论11、物质的量1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步骤](1).算——通过计算确定所需要的固体药品的质量或液体药品的体积。(2).量——用托盘天平(精确到0.1g)称量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用量筒(可精确到0.1mL)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3).溶——在烧杯中将固体溶质溶解或将液体溶质稀释(取水的体积约为需配溶液体积的1/2)。溶解或稀释时可使用玻璃棒搅拌。注意若是稀释浓硫酸时,一定是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缓注入蒸馏水中而不能将顺序搞反,同时要及时搅拌散热。(4).冷——将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5).移——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缓缓注入容量瓶中。(6).洗——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7).定——即定容,把蒸馏水沿玻璃棒缓缓注入容量瓶中,当液面距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I~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视线要保持水平)。(8).摇——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9).转——将配制好的溶液转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写明溶液名称、浓度、配制日期)。[注意事项](1).选用与欲配溶液的体积相同的容量瓶。(2).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方法是:加水至刻度线附近,盖好瓶塞,瓶外水珠用布擦拭干净,一手按住瓶塞,另一手手指托住瓶底边缘,把瓶倒立2分钟,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渗出。如果不漏,将瓶直立,把瓶塞转动180°后,将瓶倒立,重复一次。(3).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溶质。(4).容量瓶不能长时间存放溶液,配好的溶液应及时转入试剂瓶中。[误差分析](1).称量:若称量物错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配出的溶液浓度偏低。因为称量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2).未洗涤溶解用的烧杯和玻璃棒或洗液未转入容量瓶,配出溶液的浓度偏低,因为溶质少了。(3).量筒量取计算浓溶液体积时仰视刻度,浓度偏大,因为实际值比仰视读数偏大。(4).除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洗涤了量筒(或移液管),则浓度偏大。因为量筒(或移液管)在刻度时,没有把附在器壁上的残留液计算在内,用水洗涤反而使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造成浓度偏大。(5).未等溶液冷却就定容,浓度偏大;因为配出的溶液在容量瓶中冷却后实际体积偏小。(6).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浓度偏小。因为溶液凹面最点高于标线,滴水过多,溶液体积偏大(若俯视定容则相反)。(7).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