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程标准素养解读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新中国大力发展科技事业的原因及背景,掌握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的内容。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正确认识新中国科技发展与国防建设、经济建设的关系。3.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新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的地位及意义。一、两弹一星1.背景(1)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2)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3)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中共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在一些尖端科学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战略决策。2.成就时间重大成就1964年6月中国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导弹和原子弹“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5年11月26日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3.影响: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二、“东方魔稻”与青蒿素1.“东方魔稻”(1)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2)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3)西方媒体因此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2.青蒿素(1)1972年,屠呦呦等研究人员在青蒿中成功提取到一种无色结晶体,并将其命名为青蒿素。可以有效治疗各型疟疾。(2)青蒿素为治疗人类疟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为人类治疗和控制这一传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三、超级计算机1.成就(1)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2)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3)21世纪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的相继问世,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2.意义:我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四、航天工程1.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地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神舟”飞天,“嫦娥”奔月,成为新时期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标志。不仅大幅提升了我国的太空技术,还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两弹一星”的研制史料一①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②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史料二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③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解读]史料一反映了当时研制原子弹的目的。①指1964年10月16日;②说明了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史料二揭示了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重要性,③从国家地位、民族兴旺方面予以说明。[思考]结合史料一、二指出,中国领导人在当时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什么?依据当时形势说明理由。【提示】决策:发展“两弹一星”。理由: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④为了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历史意义(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我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极大地鼓舞了我国人民的志气。(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增强了国防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3)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科技骨干,为我国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史料一2005年10月17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