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自由放任”的美国[课标要求]了解1912—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认识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一战前后的历史,整体把握该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的变化,认识美国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把握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进而发现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爆发在于其固有矛盾的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供、展示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反映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影像作品或图片图画生动再现当时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展开互动式的讨论,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危机对整个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提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了解和分析,知道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适合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引起,是资本主义社会不能克服的问题,生产资料的私有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矛盾。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一般表现为生产的相对过剩。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各部门密切协作,但由于生产资料是属于资本家个人所有,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资产阶级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一方面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加重对工人剥削,使产品数量增多与劳动者购买力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产品的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这一矛盾。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3)导火线:美国纽约股市崩溃。2、过程:金融业(银行纷纷倒闭)——工业(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农业(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逐渐席卷了整个经济部门。3、影响:(1)极大的破坏了生产、浪费社会资源:生产水平下降,贸易额剧减,生产的极大浪费,资本主义家为了维持产品价格,将大量产品销毁,造成了生产的浪费。(2)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工人罢工,农民运动不断,也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3)破坏了原有资本主义体系,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4、特点:持续时间长,长达四年之久;范围特点广,从经济范围看,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和农业危机同时爆发,相互交织,从地域范围看,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来势猛,破坏性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导致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密切,牵一发而动全身)。二、危机中的美国1、危机前的美国(1)繁荣的经济:20世纪20年代,美国依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膨胀起来的实力,大规模扩大再生产,不断改进技术,提高生产力,经济一片繁荣;1928年,美国的生产总量已超过整个欧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巨头。(2)潜伏的危机:经济的自由放任主义刺激了资本家进行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导致无序竞争,使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过度的贫富悬殊,狂热的股票投机也在破坏着经济的正常运行。2、胡佛政府的面对危机的措施(1)措施:①胡佛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功能,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他只要求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起来,共同维护生产和投资,稳定工资和物价,并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以鼓励企业投资。1930年,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提高关税,加剧了世界的危机。②1932年的调整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