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文化册学习导读】1.理解一个基本的哲学原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和地位一定的文化(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因此,学习文化史一定要充分联系经济文明史和政治文明史,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文化产生的原因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理解一个观点:继承中批判,发展中尊重和创新:人类思想文化演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每一代人都继承了前一代创造的一份文化遗产,每一代人又把自己继承和创造的一份文化遗产传给后代。因此我们应学会传承遗产,同时又要批判的吸收,在继承中创新。同时,面对人类创造的多元化的文化,我们又要学会尊重。【第一单元学习导读】中国是主要的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我们的祖先在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的同时,在思想文化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与西方基督教一统天下不同,中国古代文化明显地显示出多元性的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儒、佛、道三家影响最大,它们之间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特色。其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形成于春秋时期,其创始人分别是孔子和老子;佛教思想在汉代传入中国。虽然古代中国思想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但是中国古代思想又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到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特点。本章除了学习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以外,还介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和思想。学习本单元内容,要注意:1.把握两条线索:一是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发展到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和构建基本的知识结构体系,归纳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并把各种思想放到当时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3.要与现实相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标解读:重点应放在孔子的思想方面。掌握孔子思想的内涵及其影响(尤其是对后世和现代),分析孔子、老子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对于老子的思想,简单阐释其思想内容和影响即可。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自主学习知识梳理拓展与思考一、孔子的学说:(一)生平:孔子是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的《》中。★热点链接孔子的身世: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四世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侯之家转为公卿之家。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侯,“五世亲尽”,其后代开始以孔为氏。后来宋国太宰华父督作乱,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到鲁国,卿位丧失,下降为士。孔子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孔子在其兄弟中排行老二。★要点点拨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世对他的思想的形成有着1.春秋:春秋时期,简称春秋。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历史上通常将周平正东迁至公元前476年之间的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时代,这段时间基本上和《春秋》一书记事所跨时间差不多。2.春秋时期的社会特征是什么?对孔子思想重大影响。贵族的身份决定了他希望恢复周朝的“礼”;家族的“没落”,地位的下降,则促使他希望以“仁”作为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原则。★概念解析1.司空、司寇:司空也叫司工,是管理生产和建筑的官员。司寇是主管刑狱的官员。据《尚书》《左传》记载,在周武王、周公时,司寇已是王朝的高官。春秋时,周王室和鲁、宋、晋、齐等诸侯国都设置这一官职,其职责是驱捕盗贼和诛戮不法大臣等。2.子、夫子:商周时,“子”原为天子所属卿的尊称。春秋时,诸侯所属卿也称子;后来,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