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锋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学习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具体表现。2.从多维的角度辩证地认识美苏之间的“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3.从“冷战”政策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史实中认识到霸权主义的危害,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确认“存异”和宽容的态度与价值观。知识结构及自主学习: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1、国家利益冲突:(美苏力量对比)(1)美国:二战后初期,美国、急剧膨胀,水平居领先位置,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以这样的实力为基础,美国公开宣称要“”。(2)苏联:二战使苏联的力量空前壮大,空前提高,是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大国,成为美国实现野心的严重障碍。2、社会制度不同——和。3、二战结束——法西斯被消灭,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4、雅尔塔体制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格局的基本轮廓。二、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1、“铁幕演说”――揭开序幕年月,在美国发表了“铁幕”演说,主张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对抗世界运动。这个演说,实际上揭开了的序幕。2、“杜鲁门主义”――开始标志年月,美国总统向国会提出咨文,声称威胁了和,美国要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这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战略,后来被称为“”。它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3、马歇尔计划――重要组成年月,针对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的经济困难,美国国务卿提出了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它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为美国利用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4、苏联采取的反攻措施年月,苏联、波兰等9国和代表在举行会议,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年月,苏联、保加利亚等6国代表在举行经济会议,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后来又有一些人民民主国家加入,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世界市场。5、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形成标志(1)北约建立: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在集会,签订了《》,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集团,即组织。(2)华约建立:为了应对美国的扩张和威胁,苏联被迫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年,苏联和东欧7国,在缔结《》,通称“”,从而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集团,即组织。三、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消极影响: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局面出现,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与局部“”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冷战”(1)分裂德国1949(2)古巴导弹危机1962“热战”(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1950-1953①背景: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线为界,形成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美苏两个占领区。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和。②爆发:年,朝鲜爆发内战,美国派兵干预,并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战争。③结束:年,战争双方在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这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2)越南战争1961-1973①背景:20世纪50年代,美国取代对越南南方进行殖民统治。为了,长期占领越南南方。②爆发:1961年,美国发动了所谓的“”。③经过:1965年,此战争上升为“”,美国开始对越南进行大规模连续轰炸,并派遣海军陆战队在越南登陆。从1969年起,美国在南越推行“”政策。在越南军民的积极反击下,美国在战场上遭到惨重失败,被迫于年签订《》,美军撤出越南。④结束:1975年,越南军民解放南部首府,宣告越南战争结束。2、积极影响: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运动,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