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号质义原口性意\)/\1/\1/\J/山东省菏泽一中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第14课甲午战争求]列举1840年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自主预习]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甲午战争:(1)原因:(2)经过:(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4)影响:2.《马关条约》⑴内容:(2)影响: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原因:(2)结果:1901年,迫使清政府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3.《辛丑条约》⑴内容:(2)影响:[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次中国之问题,当以何者为基础而成和议乎?大率不外三策:一曰分割其领土,二曰变更其皇统,三曰扶植满洲政府是也……策之最易行者,莫如扶植满洲朝廷。而漫然扶植之,则亦不能绝后来之祸根,故论中国最终之处分,则瓜分之事实无所逃避,而无奈瓜分政策,又不可剧行于今曰。材料二盖中国数千年在沉睡之中,今大梦将醒,渐有“中国是中国人之中国也”之思想。故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国人为目的者也。虽此次初起,无人材,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也。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材料三故今之计,列强当以瓜分为最后之一定目的,而现实当一面设法,顺中国人之感情,使其渐忘其军事思想,而倾服于我欧人,如是则将来所谓“黄祸”者,可以烟消灰尽矣。——以上材料都摘自于赫德《中国实测论》请回答:(1)以上材料出台的背景是什么?(2)从材料看,赫德认为“瓜分政策,又不可剧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列强认识到什么?(4)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结果如何?[课堂检测]1.ma.年康容为尊写接=首德甸二碧與掘沉鸟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康有为之所以发出“千古伤心是马关”的伤感是因为()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人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危害不包括()A.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B.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C.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D.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3.(2012•济宁模拟)《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屈辱条约,其危害有()①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清政府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的内地④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20世纪初,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了“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结论,与这一结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禁烟运动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5.“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1900年,在甲午战争失败五年后,列强再次侵人北京。”这里说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6.(2012•三明高一检测)“今日地方一有事故,内外衮衮诸公莫不函电交驰,曰:‘伤洋乎?’不问民。”文中的“今日”最有可能是()A.《南京条约》签订之际B.《马关条约》签订之后C.八国联军侵华之时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重难点阐释]分析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TliS看:《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中国的领i完整开始遭到破坏;而《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2.从赔款看:《南京条约》规定赔款2100万银元;而《马关条约》则规定赔偿甘本军贫货古银的1辽费”,数额是空前的。清政府为偿付巨额赔款,一方面加紧搜刮人民,另一方面大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3.从开放的通商口岸看:《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