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2009年高考一轮复习学案编制人:周玉平课时1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说明、课标要求】五四运动和中国中共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胜利的历史意义)【知识整合】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成立1、历史条件:阶级基础:队伍的壮大。思想基础:马列主义的传播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2、成立大会:中共一大3、历史意义宣告,中国出现了,中国革命进入到阶段(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中共二大的召开2、内容:(1)分析了中国国情,指出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和任务,及革命依靠力量。(2)民主革命纲领:反对,反对,反对。3.第一次工运高潮(1)领导机构:(2)过程:起,止。(3)教训:必须团结广大、、建立才能取得革命胜利。【合作探究】材料一:本党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之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1)上述两个材料分别出自中国共产党哪两次会议制定的纲领?(2)分析两段材料在革命对象上的不同体现在哪里?分析造成不同认识的原因。(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出成立的初期中国共产党认识问题的趋向怎样?二、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一)国共第一次合作1、原因(1)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中共方面:明确提出的主张。(3)孙中山方面:接受建议,同意合作。(4)共产国际的帮助。2、实现:(二)国民大革命1、发展:1926年7月正式出师北伐。北伐战争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2、失败:、的发动3、教训:必须进行,中共必须掌握。【合作探究2】材料一:“……”中国以内,自北至南,自通商都会以至于穷乡僻壤,贫乏之衣夫,劳苦之工人,所在皆是。因其所处之地位,与所感之痛苦,类皆相同,其要求解放之情,至为迫切,则其反抗帝国主义之意,亦必至为强烈。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者。国民党于此,一方面当对于农夫工人之运动,以全力助其开展,辅助其经济组织,使日趋于发达,以期增进国民革命运动之实力;一方面又当对于农夫工人要求参加国民党,相与为不断之努力,以促国民革命运动之进行。盖国民党现正从事为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特殊阶级,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质言之,即为农夫工人而奋斗,亦即农夫工人为自身而奋斗也。”材料二:……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因此,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材料三: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访问大陆。4月29日,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在北京举行会谈。双方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这是六十年来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的首次会谈,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党“一大”确立了什么新的政策,并分析其原因。这一政策的确立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2)根据材料二,与“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相比,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原因。这一变化有何历史意义?(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共两党关系发展变化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的认识?三、国共十年对峙(一)八七会议确立了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三)井冈山道路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井冈山道路的内容【合作探究3】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