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一元一次不等式(第2课时)教学设计象州县罗秀中学数学组主备:廖凤嫒审核:覃忠生秦统扬陆玉兰【教材】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具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含有括号的).(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2.体会解不等式过程中的化归思想与类比思想(与解一元一次方程比较);3.体会实际问题中分类讨论的思想.(三)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展示“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体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强化用数学的意识.2.通过探索,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克服困难的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把实际问题抽象成不等式,建立数学模型;会解去括号型的不等式【教学难点】把实际问题抽象成不等式;寻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各过程量.【教学方法】教师引导探究、学生交流合作、多媒体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由“生活中购物要比较,要选择最优惠的,这些都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中的应用”来引入课题。二、实际情景:老师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有甲、乙两家超市,它们的商品质量和价格相差不多,但它们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方案,甲超市: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乙超市: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请同学们帮老师出主意,选择哪家超市购物才能获得最大优惠?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1.分析(1)甲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达到100元后;乙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达到50元后。(2)购物的要求是获得最大优惠。选择的地方有甲店和乙店。(3)要获得更大优惠主要取决于购物款的多少。引导学生计算:当购物款分别为40元、80元、140元、160元时,在两家超市的实际花费。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得出购物不足50元和购物达到50元但不超过100元时的选择方案。同时促进学生分情况讨论的思维形成。2.列表比较当购物款x(元)分别在0<x≤50、50<x≤100、x>100时两家超市的花费,留下问题:当x>100时,在哪家超市购物能获得更大的优惠?设计意图:帮学生理清思路,为下一步找不等关系、列不等式奠定基础。3.在学生思考问题“如果累计购物超过100元,那么在甲店购物花费小吗?”和“累计购物超过多少元时,在甲店购物花费较小?”后,自然得到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得到不等式的解。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找不等关系的思路和方法。4.用列表的方法给出详细的购物方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全面、周到考虑问题的良好习惯。三、模型小结:总结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引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1)5(x+3)>4x-1(2)2(x+5)≤3(x-5)通过两道习题,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步骤。特别强调:在“系数化为1”时,当未知数系数为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五、谁是聪明的消费者:张三准备用21元钱买笔和笔记本。已知每支笔3元,每个笔记本2元,她买了3个笔记本,请你帮她算一算,她最多还能买几支笔?分析:1、据题意恰当地设置未知数设她还可能买x支笔2、用代数式表示各过程量每支笔3元,买笔花去3x元.买笔记本花去了2×3元.钱用在了买__笔__和_笔记本__上.其数学表达式3x+2×3据题意她买笔和笔记本的总价要求不超过21元。3、列出不等式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3x+2×3≤21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数学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六、活动:帮帮老师:两名老师带领若干学生去旅游(游费统一支付),他们联系了两家报价都是100元/人的旅行社,甲旅行社的优惠条件是:两名老师全额付款,其余的七五折(按报价的75%);乙旅行社的优惠条件是:所有的人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