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俄国作家。1828年9月出生在一个有名望的贵族世家。早年父母去世,童年和少年时代受过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1847年因不满学校教育,辍学回到家乡。他在自己的庄园里试图改善农民处境,未获成功。1851年随长兄赴高加索,当了一名志愿兵。托尔斯泰从50年代开始创作,70年代未80年代初,他在长期精神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观的激变,与本阶级决裂,转向宗法农民一边。这时他加强了对专制制度的批判,但又进行“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说教。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终年82岁。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墓列夫·托尔斯泰故居列夫列夫··托尔斯泰生活的庄托尔斯泰生活的庄园园2.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3.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1.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托尔斯泰的主要创作历程托尔斯泰的主要创作历程4.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5.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托尔斯泰的主要创作历程托尔斯泰的主要创作历程斯蒂芬·茨威格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著。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黝黑滞留愚钝器宇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炽热粗制滥造藏污纳垢停留不动。愚笨,不伶俐。xīxī(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zhūrúzhūrúsìsìyǒuyǒuzhìzhìdùndùnjìngùjìngùxuānángxuānáng酒铺。(神色、态度)不自然。做东西马虎草率,不顾质量。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gāngàgāngàchìchìlànlàngòugòu郁郁寡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忧伤愁闷,很少有开心的时候。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惶恐不安。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表示非常真实。阴暗失去光泽。广阔无边。jīnhànmàoàn第一段:须发的特点第二段:五官、面部轮廓、结构第三段:面容表情第四段:长相平平,是普通大众的一员第五段:个头矮小,外貌令人失望过渡段第六段:目光犀利第七段:蕴含着丰富的感情第八段:眼睛具有威力第九段:赞美眼睛的犀利,揭示人生的不幸外貌特征非同寻常的眼睛列夫·托尔斯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从须发、面部轮廓、面容表演、穿戴和身材等方面浓墨重彩、细致入微地描摹了托尔斯泰的相貌特征。在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试说说其作用。(练习三)比喻和夸张的运用。不仅使语言形象生动,而且容易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比喻、夸张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夸张——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