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测试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作者评论的是()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C.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解析:“向外猛冲”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而“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A项正确。答案:A2.意大利在经历了两个世纪活跃的发明创造之后,大约到1550年衰落,这一转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贸易中心变动B.文艺复兴中心转移C.宗教改革运动兴起D.理性主义成为潮流解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处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经济日益衰落,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中心的转移不是意大利衰落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不是意大利衰落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理性主义成为潮流出现在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A3.(2017·北京卷)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解析:根据题目的“《新发现》(NOVAREPERTA)”以及图片中的“罗盘”、南北美洲等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B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B4.(2018·衡水联考)“战略目标的冲突和长期海上对抗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形式——与近四个世纪英国所参加的战争相比,它是完完全全的贸易战争。交战的任何一方几乎都没有入侵对方领土的意图,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这场发生于17世纪的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C.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D.荷兰的殖民霸权逐渐丧失解析:据材料“战略目标的冲突和长期海上对抗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形式……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英荷战争的原因和特点,英荷战争以荷兰失败告终,直接影响是荷兰的殖民霸权逐渐丧失,故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后果,故A项错误;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也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故B项错误;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是在打败法国后,故C项错误。答案:D5.(2018·北京丰台区高三一模)下图是18世纪以来欧洲人口变化示意图。其中阶段2为19世纪人口变化情况,下列对该阶段解释合理的是()A.科技进步导致死亡率下降B.黑奴贸易促欧洲人口增长C.义务教育促人口素质提升D.工业革命导致出生率增长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阶段2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和工业革命后科技进步有关,故A项正确;黑奴贸易发生于新航路开辟后,故B项错误;义务教育促人口素质提升和死亡率下降无关,故C项错误;阶段2反映不出出生率的增长,故D项错误。答案:A6.(2018·洛阳联考)“1700年时,英国总人口中尚有60%在田野中耕作,而到18世纪末时,只剩不到33%”。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近代交通促进了人口迁移B.环境严重污染导致了人口死亡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D.工业化发展加剧了耕地的减少解析:18世纪末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C项正确;近代交通发展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环境严重污染导致人口死亡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耕地的减少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答案:C7.(2019·浙江选考)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偶然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