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中国古代民族关系(2课时)【知识整合】1.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2.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1)匈奴的兴衰(2)张骞通西域(3)西南夷与百越3.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突厥的崛起和衰落(2)从回纥到回鹘(3)靺鞨和渤海国(4)南诏的崛起(5)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4.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1)契丹的兴起、建国与宋辽的和战(2)西夏的建立与宋夏的和战5.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1)金的建立(2)辽和北宋的灭亡(3)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与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6.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1)蒙古的兴起(2)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7.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和蒙古、新疆地区的关系(2)和西藏地区的关系(3)改土归流(4)台湾府的设置(5)清朝的疆域【重点突破】一、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是一个多民族、一体化的民族实体。民族构成的演变经历了六个时期:1.先秦时期这是民族构成剧烈变动的时期。其内容包括华夏族的产生、华夏族与蛮夷戎狄的交融。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2.秦汉时期秦统一全国,境内各民族被包容进来,“秦人”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代名词。两汉时期,民族构成的变动相对稳定,民族界限比较清晰,民族偏见较浓烈,民族隔阂的壁垒重新筑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初步形成,“汉人”成为中华民族的代名词。3.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构成的又一剧烈变动时期。周边少数民族不断涌进中原,冲垮了胡汉界限,出现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高潮。4.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相对稳定,各民族迅速发展。唐通过战争、和亲、册封、设置机构等方式加强与周边民族的关系。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构成变动的步伐相对缓慢。民族政权对峙,民族战争不断,民族偏见强烈,民族隔阂严重。元朝统一后,逐渐形成历史上第二次民族融合的高潮。6.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民族构成的变动相对固定下来,在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中华民族统一大家庭得到进一巩固和发展。[注意]①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②由于历史原因,汉族在我国多民族的国家中处于主体地位。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认其他少数民族对于祖国历史发展所做的贡献。③各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各族人民相互交融、团结互助、共同开拓,为祖国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二、关于民族融合的问题1.民族融合的含义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历史上的进步现象,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发展趋势的前提。2.民族融合的基本途径(1)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便利了民族融合。例如秦、汉、唐、元、明、清各朝。(2)统治政策的强制推进,加速了民族融合。例如秦始皇的移民政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及学习汉族先进文化。(3)政权之间的和好政策,推进了民族融合。例如,文成公主人藏,俺答汗同明朝和好。(4)民族迁移,促进了民族融合。如魏晋以来,五族内迁,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5)民族战争和各族人民的联合斗争,发展了民族融合,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华夏族和周边各族的融合;各族人民反抗西晋的斗争。(6)经济文化交流,深化了民族鼬合。如农业、手工业的先进工具、经验和技术的交往,土特产的交换和互市、榷场等。(7)民族间的杂居并互通婚姻,巩固了民族融合。3.民族融合的最基本的条件民族交往与联系。4.民族融合的实质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被先进的生产方式所同化。5.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特点(1)团结友好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融合的重要内容。(2)民族融合的中心内容是扩大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是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封建化,经济上的农业化。(3)民族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统一也同样促进民族融合,民族融合体现了历史进步,民族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4)各民族的特点、优点的融合,不断地充实丰富了中华民族这个统一体。6.古代民族融合的作用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作用:一是提高了民族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