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阶段的十大防线及八种应对策略一、防缺乏强有力的高考奋斗目标“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只不过是一种笼统的、泛化的、模糊的高考目标,对潜意识学习潜能的刺激力度不大,越是到高考后期的冲刺阶段,越需要一个持久、量化、清晰、明确、具体的高考目标,到启动努力的发动机,以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二、防过于浮躁、忽略基础,多而不精片面强调复习效率,容易使人心浮气躁,缺乏耐心,一会儿翻这本参考书,一会儿看看那本习题集,一晚做上做的或看的题目倒不少…其实都是蜻蜒点水,浮于表面。倾向于选择题海战术。大量的繁冗的题目一道接一道去作,最后收获的有用信息却少之又少,这就是宁缺勿烂的道理。这些同学也许非常努力,非常踏实,但效果却未必与努力成正比。其实他们就是犯了多而不精的错误。其实复习是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衡量复习效果的高低也不是以看书多少或做题多少为标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精做一题胜过泛做十题,精透一页知识胜过粗翻一本书,才能掌握其“真谛”。三、防我行我素,不紧跟老师的复习步骤在后期限复习中,完全撇开老师的复习安排,独立搞自己的复习计划是最容易多走弯路,步入歧路的短视行为,这方面惨重失败教训屡见不鲜。即使自学能力很强,思维全面,功底扎实全面的学生也很难,应再三告诫同学们:自己的复习小计划一定要服从老师的大计划,千万不要甩开老师另搞自己的一套。四、防眼高手低,不愿意亲自动手进行自我整理、自我归纳、自我梳理许多同学总以资料上面已全面、系统整理好复习内容为借口,不愿意动手做扎实、细致复习内容整理工作,以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自己动手整理的,系统的知识笔记是自己的脑力思维结晶,深扎在大脑深处,与大脑神经元记忆系统钩连成网,难以忘记,岂能与看参考书或他人代劳所整理出来的内容相提并论的。五、防不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复习中的错题、疑问、焦点、疏漏、遗缺等反馈错源信息都是很宝贵的增分“资源”。针对错源信息进行自我补救,强化训练,把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防止做过多的无用功,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六、防好高骛远、不制订复习计划有些同学由于自身成绩较好,就不满足于课堂上的基础复习,想方设法通过钻研那些刁钻偏仄的怪题来拉开与其他同学的距离。其实,万丈高楼平地起,最简单的题目却是最牢固的根基,任何深奥的学问都是由无数个基础知识组成。因此,作为学生切忌好高骛远,只对难题怪题情有独钟,而忽略了至关重要的基础知识。另有一部分同学,或许在外界影响下,对学习的态度有所偏移,确立过高的目标,制订不切实际的计划,最后一样都没有实现,时间白白浪费。因此,提醒有这样“错误”的同学,客观的对待复习,根据自己的成绩和潜力来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时间安排不当,缺乏复习计划,东一榔头西一锤,漫天撒网,没有阶段性复习目标。或者自我支配时间安排过紧,缺乏弹性、机动性,是造成复习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紧跟着老师走的是“大锅烩”,自己有计划的复习是“烧小灶”,“大锅烩”要吃饱,“小灶菜”要喂好。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是每一位考生必须考虑的。七、防盲目自信、乐观的学习心态用心爱心专心科学家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演员大脑的特定部位贴上微电极,然后按内容不同要求演员们表演各种电影情节。当他们演出与灰色、无精打采、消极、沮丧、愤怒有关的情节时,实验监测仪显示脑啡肽的含量随之降低,当剧情进入欢乐、健康、愉快、喜悦、自信、爱情的内容时,脑啡肽的含量也随之上升。脑啡肽是调节学习心态的天然快乐剂。养成积极乐观的积极学习心态有利于大脑分泌脑啡肽的增加,因此每天应养成每日自我暗示、自我调节的习惯,保持较为充沛、饱满的精力搞好每一天的复习。八、防精力分散,不能长期专注于学习精力就像电灯光源。光源照得范围太广,则光线散乱,亮度暗淡。唯有把光线聚焦成光束,才能提高亮度,穿透黑暗。在后期的冲刺阶段需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像激光一样聚焦,投注于学习中去,扫清各科学习中阻碍成绩提高的一切“瓶颈口”,顺利完成差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