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DA12.3.1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一)知识与技能: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折纸、画图、文字一符号的翻译活动,培养学生的联想、探索、概括归纳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学习难点: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方法定理教学流程一、预习作业预习书本P77-78,1、如图,将矩形纸条沿截线AB折叠,在所得△ABC中,度量边AC和BC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能说明你的结论吗?结论:如图,在△ABC中,已知∠B=C∠,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简称为“”)。几何语言:因为在△ABC中,(已知)所以()即2已知:如图,AD∥BC,BD平分∠ABC。求证:AB=AD12ABC二、预习交流(1)学生围绕教材内容和预习作业题交流3~5分钟。(2)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例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问题:1、如何将文字叙述的几何命题转化成几何语言?2、命题中条件和结论分别指出来?3、作图,并写出已知、求证。例2如图,在ΔABC中,O是∠ABC和∠ACB角平分线的交点,过O点作BC的平行线ABCDABCDE0分别与AB和AC交于D和E.(1)图中有没有等腰三角形?有几个?(2)线段BD、CE与DE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例3如图,线段AB的端点B在直线上(AB与直线不垂直),请在直线上另找一点C,使ΔABC为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能找几个?你能说出它们的画法吗?四、课堂小结1、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2、使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要注意什么?在研究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时,常常添加什么辅2、对各个学习小组活动情况及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小结。五、当堂反馈ABl1.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30°,且它恰好等于一个不相邻的内角的二倍。这个三角形是()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2.如图,△ABC中,AB=AC,∠A=36°,BD平分∠ABC,DE∥BC,则图形中共有等腰三角形()A.2个B.3个C.4个D.5个(第2题)第3题第4题3.如图,△ABC中,AB=AC,B=36°,D、E是BC上两点,使∠ADE=∠AED=2∠BAD,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3个B.4个C.5个D.6个4.如图,已知△ABC中,AB=AC,∠BA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D点,∠ADC=130°,那么∠CAB的大小是()A.80°B.50°C.40°D.20°5、如图1,已知点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BAE=CDE∠求证:AB=CD.现给出以下两种添加辅助线(如图2、图3)的方法,请任选一种证明.六、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