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几十几减几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6-27页。教学目标:1、结合数的认识,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2、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1、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2、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3、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4、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1、教师创设情境。夏天到了,桃子熟了,小明可喜欢吃桃子啦!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桃子。师: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筐桃子,又拿给小明4个。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2、解决30+4,4+30。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桃子?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4=那得数是多少呢?(小组讨论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师: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4+30=34)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小组里交流,再指名回答)3、解决34-4,34-30。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4个桃子,小明吃掉了4个后,还剩多少个?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4-4=30。师: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师:看着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到另外一个减法算式吗?(同桌互说,交流汇报)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4里去掉4,计算34-4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4里面有3个十和4个一,去掉4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4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4,从34中减去4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1)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在每一个算式中每个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像这里的30+4=34中,相加的两个数叫什么名字吗?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叫什么呢?请小朋友自己打开课本26页看一看,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相机板书。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2)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谈话:在34-30=4里,减号前面的数叫什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什么?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学生自己看课本第26页相应部分后小组交流。指名说出算式34-4=30中各部分的名称。三、实践操作,巩固练习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操作后,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1)先摆5捆,再摆6根。(2)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1)先摆8根,再摆2捆。(2)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2、“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自己看图列式计算。(2)指名在班内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3、“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独立计算。(2)指名报得数,全班学生共同订正。(3)提问:每组题目中的4题算式有什么联系?你能再说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吗?4、“想想做做”第4题。(1)让学生根据每个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3)在班内共同订正。5、“想想做做”第5题。6、“想想做做”第6、7题。(1)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然后说说题目意思。(2)各自列式计算。(3)在班级里交流、订正。7、数学游戏:烤玉米棒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五、课堂检测“想想做做”第3题。板书设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30+4=3434-4=30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4+30=343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