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3)学习本文首尾呼应、自然过渡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背诵等形式探究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2)通过学习、合作,学习有关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师生互动、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一篇文章《春》的学习后已经对写景散文中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有所了解和体验,学习本文要进一步体会不同的语言大师在运用语言传达审美和情感的妙处,鼓励他们寻找自己喜爱的文章段落,得到独特的自我阅读感受,将语言的描写转化为脑海中的图像,在不断的品读中与语言大师达到精神上的交流和对话。★教学重点理清思路,了解课文怎样抓住“温晴”这一特征来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的。★教学难点揣摩课文语言,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教学方法及意图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不仅仅是一篇美文,而是一幅山青、水秀、天蓝、地暖的冬景图。老舍是一位语言大师,在用遣句、表情达意方面,功力极深。因此,采用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品读能力、动手能力,有自己的个性,对作品有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学多媒体与教具自制PPT课件★课时:2课时★教学描述:通过PPT课件展示吸引学生,让学生对本文的学习感兴趣。通过朗读、背诵、合作等形式探究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有关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技术应用:本案例采用PPT课件展示济南冬天的美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春天是昂扬向上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引导学生一起背诵《春》的相关段落)春天充满了希望和力量,而冬天则常常令人联想到北风呼啸、雨雪连绵,那北方济南的冬天是否也是这样的呢,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具有什么样的独特之美呢?(投影课题,播放朗诵或教师示范朗诵)二、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教师正音,学生掌握字词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出示问题组。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b.课文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风景画?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明确]A.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B.阳光照耀下的全城景;雪后山景;温暖的水景。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三、研读与赏析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自由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1、学生速读第1、2自然段,自主解决后,讨论明确。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与北平相比——无风与伦敦相比——响晴}宝地与热带相比——温晴b.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此处学生可再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教师小结]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2、自由探究:a.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b.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讨论明确]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