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桩基施工方案作者:Running桩基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该建筑工程基础设计为冲(钻)孔灌注桩,西门为主干道,其三面为已建建筑物(如施工总平面图所示),桩基安全等级为二级,桩径为700mm、800mm,设计桩长约23.3~26m。φ700桩数为56根,φ800桩数为315根,总桩数为371根(其中包括5根静载试桩)。桩身采用C30混凝土。本工程试桩极限承载力为1000KN/根。2、工程地质情况:层序土层名称(m)层厚(m)1杂填土0--2.5m2粘土2.5--4.0m3淤泥4.0--6.0m4含砂层淤泥6.0--10.5m5淤泥质土10.5--15.5m6淤泥质土细砂层~细砂夹淤泥质土15.5--17.5m7含碎石角砾粘性土17.5--26.5m8淤泥夹细砂层26.5--29m9含砂粘性土29--31m10混砾卵石层31--33.5m11中砂(含碎石)层33.5--35m12粉砂层35--36m13碎石层36m以下二、场地布置与准备工作(一)、场地布置1、修通道路,接通水、电源与完成场地平整及障碍物清除,保证"三通一平"。2、材料、构件和机具进场。大型机械设备的组装、架设和试运转。3、施工场地准备在灌注桩施工区内进行清障,整平压实,布置排水设施和合理布置泥浆循环系统,原材料储地和钢筋笼制作场地,均进行硬化处理。4、临时设施的修建。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及时修建临时性生产和生活设施,如作业棚,钢筋笼制作场,工地办公室及生活设施等。5、按区域地形图或建筑总平面图设置测量控制网和控制桩。6、布置如(施工平面布置图)所示。(二)、施工前准备工作1、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和掌握有关设计图纸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合同段的工程地质和水文气象条件,制定符合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2、机械进场前,组织测量人员利用全站仪根据沿线已闭合的导线点进行桩位放样,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3、施工场地准备在灌注桩施工区内进行清障,整平压实,布置排水设施和合理布置泥浆循环系统,原材料储地和钢筋笼制作场地,均进行硬化处理。4、机械设备完好并到位。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满足施工要求的主要设备如下表: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备注正循环钻机GPS-107台根据进度适时调动(准备足够钻头)泥浆泵3PN8台备用一台吊车YQ-161台电焊机B-C-500A2台泥浆检测仪1套灌浆导管R=250mm50m5、护筒:采用壁厚不小于3毫米,直径比桩径大20cm~30cm,护筒高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6、电力:以国家电力网电为主,另备用75KW发电机组。7、供水:采用抽取机井的水或用汽车运水。(三)、原材料对于非灌注桩用混凝土(1)水泥:采用P.O42.5R硅酸盐水泥。(2)砂: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控制在2.5左右。(3)碎石:采用(16-32.5mm)碎石。(4)钢筋:就近采购,保证Ⅰ级和Ⅱ级螺纹钢筋均满足质量要求。对于本工程所有的灌注桩均使用商品混凝土(四)、泥浆配制及循环系统1、泥浆的配制:为保证中层易液化坍塌砂质层的成孔质量和最终能将孔底清理干净,对泥浆的比重与粘度制定了严格的指标,决定采用当地的膨润土及粘土,泥浆配和比为水:膨土:粘土:NaoH:CMC=1000:100:60:1.5:1.5。配制的泥浆比重为1.06-1.10;粘度18-22Pa.s;含砂率0.3%-0.5%;PH值8-10,胶体率95%-98%;静切力1.1-1.3;失水率13-15ml。泥浆的好坏是成孔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由于配置了高质量的泥浆,在长期停钻的情况下,沉积物很少,此外,优质的泥浆可使孔壁形成一层粘性好、密度大渗透性差的泥皮,这层泥皮可防止孔内泥浆外渗,大大减缓孔内水头降低的速度,这也是使孔壁稳定的有效措施。2、泥浆的进化:钻进过程中由于钻渣不断混入泥浆中,使泥浆的比重、粘度、含砂量等性能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在深泥浆返出地表后除去泥浆中的钻渣,本方案采用化学净化法,即在泥泥浆中加入化学好絮凝剂,使钻渣颗粒聚集而加速沉淀,达到净化泥浆的目的。常用的化学絮凝剂有水解聚丙烯酰胺、铁铬木质素磺酸钠盐等。3、为保证泥浆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及保护周围环境,分别开挖造浆池(制浆池),沉淀池和循环池(泥浆池),用优质土在造浆池内按规定比例配制泥浆,通过泥浆泵将泥浆由钻杆压入钻孔内,再由孔内流入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