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一前221年))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一公元前771年)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奴隶社会强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具体史实】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2.经济: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3.文化:(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2)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总特征】:政治: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丝绸之路的开通)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2长期领先的基础;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具体史实】1、政治上: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确立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汉朝: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设刺史、实行“推恩令”;实行察举制选官。2、经济上:农业:重农抑商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将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全国范围内调配物资,平抑物价。3、文化上:秦朝“焚书坑儒”;汉初“无为而治”。汉武帝时形成以“大一统”、儒学确立正统地位,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1)思想专制,秦朝“焚书坑儒”,汉初“无为而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罢黜百家…,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总特征】: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2)科技文艺: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书法和绘画: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晋代盛行行书,书法家王羲之和《兰亭序》四、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总特征】:政治:封建社会的繁荣: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外开放交流,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社会风气:开放、社会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兼容并包,刚健豪迈尚武风气。【具体史实】1.经济:发明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三彩,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并远销欧洲。丝织业技术精湛。2.文化:3科技: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雕版印刷868年《金刚经》、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