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通过朗读、感悟、表演把握人物形象,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2、学习古人推敲字句,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感悟、表演把握人物形象,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一、理清脉络: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演一演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回忆一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推敲”的来历的呢?1、这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如果把这个故事拍成电视连续剧,可以拍几集?2、无论拍三集,还是四集,只要你有道理有依据都行。下面我们给每集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在给每集起名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3、学生自由说4、不管你加什么名字,都要简洁、贴切、引人,每集的字数差不多。请大家做一次编剧,写出自己的创意和智慧。5、交流每集名字。教师点评。二、感悟贾岛1、理清脉络,了解主要内容,这是拍好连续剧的基础。要提高收视率,关键是把握好人物形象,塑造好主人公。课文的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贾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通过平淡的语言文字、通过贾岛的一言一行来反映的。需要我们带着一双慧眼去感悟、去发现——板书()的贾岛2、这是怎样的一个贾岛呢?请你在前面加一个词语?思考加词的理由是什么?边默读边用笔圈画出相关词句。3、讨论板书。有情有义、有才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专心致志、无旁骛、全神贯注4、指名上台前表演贾岛骑在毛驴上斟酌情景。集体评议。5、教师小结:故事就应该这样来体会,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当中都有着丰富的内涵,都能够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性格来。三、走近贾岛1、历史上的贾岛究竟是怎样的人呢?请看他的生平介绍——贾岛(779~843),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诗学韩愈,因诗出名。作诗,贾岛又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贾岛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他曾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锤炼出许多精品,其创作精神感人之深。贾岛的苦吟,不仅仅局限在炼字,还在炼意、炼句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贾岛长于“五律”,故被人称之为晚唐“五律”的领袖。2、看了贾岛的生平,你对他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3、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评。4、拓展:贾岛以他对诗的执着追求,以他严谨的创作精神,以他苦思苦吟的实践,锤炼出许多精品,从而在诗人辈出的唐朝有了一席之地。谈到他的创作体会,不能不读一读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投影出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1)范读——自由读——齐声读)这首五绝意思是说,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后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你们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同学们,你们说,他流出的是什么泪啊?(2)学生自由说(3)教师小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事业的成功,不下一番苦功怎能行呢?这就是贾岛,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贾岛,这就是走进我们心灵的贾岛。四、感悟韩愈1、要使该故事拍摄得惟妙惟肖有声有色,还有一个配角也很重要,他就是——2、故事中的韩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3、学生自由说。3、韩愈的学识的确很渊博。我们来读一读韩愈说的话,仔细体会一下“敲”字好在哪里?4、指名读或说。5、家境贫寒的诗人贾岛和博学多才的韩愈在长安城见面了,尽管家境不同,地位悬殊,但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演绎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谁能上来演一演,再现这一段历史。6、两人表演,集体评议。7、教师小结:古往今来,人们念念不忘,贾岛、韩愈的人格魅力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茶前饭后,人们津津乐道,推敲的故事千古传诵,从而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五、推敲推敲1、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请看——投影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1)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2)王安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