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点滴谈明光市逸夫小学王树林内容提要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二、课题的选题与立项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环节四、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五、课题研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一、课题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1)为教育科研搭建良好的平台。(2)为教育理论提供源头活水。(3)推动教学法的研究。(4)发现教育规律,获得教育科研成果。2、实践意义(1)有利于产生教学乐趣,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2)有利于克服教师的“平庸化”和教学的“习惯化”。(3)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智慧。(4)有利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5)有利于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6)有利于凝铸学校特色,凝聚员工心力,促进学校改革,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多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师的“平庸化”现象从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研究的实际情况(包括国外研究的理论)来看,基础教育的教师有一种“平庸化”现象。这种现象指的是现在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有教材,有教学大纲,而且还有具体详尽的教师指导书包括参考题,教师主要依靠这些,他们甚至用不着备课,而且连作业也可以按照题库去布置,按照标准答案判作业。国际上有些专家把这种现象叫做“基础教育的平庸化”。(教师为什么越老越不值钱?)关于教师的习惯性问题(思维)教师的习惯性思维是一种观念沉淀,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者称之为“内隐理论”。教师的内隐理论是教师个人在自己的生活和教学情境中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文化假设和教学观念上的假设,是一种情境性理论,它隐藏在教师的内心深处,因而易被忽视。教师本人在师范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学习的教育理论框架很少能成功地改造教师的习惯性思维。行动理论的内隐理论说明,教师的内隐理论与教学生活相关,只有经过教师本人的行动,才有可能使内隐理论发生改变。内隐理论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新课程也要求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为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于解释和应付的,也是教师的内隐理论无法解决的。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要积极自觉地改造自己的思维,努力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大胆进行教学创新,使自己的内隐理论外化,进而使自己从习惯性思维转入反思性思维;使自己从习惯性教学进入反思性教学,不断构建自己更科学更合理化的内隐理论,以适应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的新要求,有效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并以此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经验+反思=成长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优势•(1)最佳的研究位置:身居一线,工作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之中,最了解教学的困难、问题与需求,能及时清晰地知觉到问题的存在。•(2)最佳的研究机会:教师与学生共同交往构成的教育教学生活,能获得第一手资料,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3)理想的研究方式:实践性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品性。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能在自己的实践中产生自己的知识,构建适合情境的教学理论。二、课题的选题与立项•选题•立项(一)选题•1,选题原则•(1)是否值得研究A、创造性:研究对象新,研究视角新.B、科学性:如利用气功提高学生智力的研究就缺乏科学性.C、效益性:如小学生穿布鞋和穿皮鞋比例的调查研究就缺乏效益性.•(2)是否能够研究――A、可行性:如开发大脑潜能的研究作为一般教师就很难进行研究.B、合法性:如体罚对提高学生成绩的研究就不合法.(一)选题•2,选题的途径:(1)从问题中找研究课题。(2)从经验中找研究课题。(3)关注学校的特点,从特色中找研究课题。(4)从教育理论中寻找研究课题。A、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寻找升华点。B、在教育发展的趋势中,寻找挂钩点。(一)选题•3、选题要特别注意的问题(1)立足于本职工作(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2)立足于平时积累(3)立足于个人特点(模式)(4)从小处着手(5)注意对日常教育现象进行反思(6)选题不要一味求新(二)申报立项•1.课题申报的渠道教育科研申报课题的的渠道可以通过学校,县市级教研室推荐,向省一级或更高一级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