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德育养成的意义及策略【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小学阶段的德育是一种影响着学生品格养成的终身教育。面对校园中形形色色的德育后进生,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生德育养成的意义及养成策略的重要性。教师的德育形象、道德文化、转化德育后进生、家校教育相结合和社会实践等,都与小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密不可分。【关键词】德育养成;教师形象;道德文化;德育后进生;家校教育;社会实践我校地处偏远的农村,学生的来源分布较广。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欠佳,再加上学校留守儿童的人数较多,给我校的德育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根据多年的德育工作实践,笔者浅谈小学生德育养成的意义及策略。一、小学生德育养成的意义“德育”,广义地说,它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狭义地说,主要指道德品质教育。新课标明确要求使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方面面都得到发展,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养成教育”指教育者达到不需要外力和内部意志的控制,就能自觉地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它的特点在于教育时间持久、训练要求严格、情感体验深刻、道德品质“内化”。同时“德育”和“养成教育”在客观上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如果学生的德育培育得不好,就会影响其今后一生的行为习惯,所以,笔者十分重视这个黄金时期的道德教育,因为德育教育也是一项终身教育。二、小学生德育养成的优化策略1.教师的良好德育形象促进学生的德育养成小学阶段,学生受到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发展的限制,形象思维还处于支配地位。因此,教师的示范性十分重要。我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承担德育教师的责任,树立良好德育的形象,做好学生的楷模,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的模仿能力很强,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会进行模仿。这就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言传身教,为学生提供一个个可模仿的德育榜样。也能促进学生的德育养成。2.传统道德文化渗透学生的德育养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精华,其中的道德文化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重要材料之一。中国历史上古有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救人;今有雷锋为人民服务、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都是我们对学生及时进行德育教育的好题材。因此,我校大力宣扬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并且常常举行“颂国学”比赛,还评比出一大批“德育先进少年”。每天中午学生利用一些时间齐诵《弟子规》或《三字经》,同时还举行手抄《弟子规》或《三字经》的书法比赛及歌咏比赛等,并把优秀的手抄报张贴在学校的板报栏和评出一批“道德经典歌咏大王”。小学生长期在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渲染下,其德育的养成也得到了提升,达到内化的作用。3.因材施教,灵活转化德育后进生对于后进生,笔者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笔者对他们既严格要求,又宽宏大量;既批评指正,又适当表扬。多年来,先后成功转化的后进生达60多人。例如,小晶同学,开学伊始,就打架斗殴、一言不合就顶撞老师等违纪行为,她样样都有份。笔者及时加强了对她的关注,发现她是个孤儿,平时很少有人关心她。于是笔者经常开导她、关心她,发现她思想反应快,在课堂上及时地表扬她,时常把课堂上开口发言的机会留给她,让她体会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她上台表演“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舞台剧。经过笔者的努力,她不断地转变,思想更成熟了,待人也有礼貌了,学习更主动自觉了,小学毕业后还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她的进步令师生瞩目,也令笔者倍感欣慰。又如小铭,他学习目的不明确,纪律较散漫,违反纪律后还责怪学校制度太严格,还被学校记了“大过”。笔者对他不歧视、不放弃,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并因势利导,帮助他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他加强理想前途的教育,最后小铭不负众望,被同学们推荐为新会区优秀学生,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推荐就读新会葵城中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