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金融监管低效[摘要]“如何提升金触监管的效率”:加强金融监管力度”一直是金融界和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从我国改革的特点入手分析其对金融监管效率的影响,得出我国金融监管需要选择“合理性标准”.现阶段金融监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随着改革的推进与市场经济的深化将逐步得到解决.[关键词]金融;监管;低效;分析金融监管.作为保障金融体系安全运行、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手段,历来是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十分关注的问题.对于监管机构的设立.监管权限的约束,以及监管标准的制定都是十分审慎的.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更是使得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将监管重点从合规性监管转向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预防.我国的金融监管自中国人民银行独立行使金融监管职能以来,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监管力度也逐渐加强.但就监管效果而言,却不尽人意,消极金融现象时有发生.关于监管低效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本文从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与金融安排上.分折造成目前监管低效的必然性.一金融监管所面临的压力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多数金融机构以单纯追逐资产的增长作为自己的经营战略,完全依赖于表内业务的增长,而忽视了表外业务的发展,金融创新不足,导致金随机构资产效益低下.对新的资金来源过度依赖,使高息揽存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我国的金融秩序,也使得金融监管陷入了困境.首先,从金触机构的行为来看.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优质资产的总置有限,与金融机构资产增长欲望无度,形成尖锐矛盾,致使金融机构的优质资产占比下降,信贷风险持续增大,有问题贷款普遍增多,资产风险不断攀升;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为维护其市场形象与公众信誉,从而提高其必须资金的能力,不得不相应降低成本控制预期,用超负荷的成本费用掩盖长期积累起来的资产风险.这些都使得金融监管面临隐性风险的挑战.其次,金融机构面对市场竞争,也愈来愈重视发展表外业第1页共7页务与金触创新.这无形中又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金融创新的动力大多来源于规避金融监管,这就要求金融监管要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要求。既要审视监管范围是否有效,更要改进与创新监管手段.再次.巴塞尔银行委员会于1999年发布了《新资本充足率框架》征求意见稿,对于规范与统一全球银行监管标准做出了进一步的努力.它主要通过三个文柱来控制银行风险,其中特别强调了监管当员对象个银行资本变动状况进行持续性检查的重要性与凸现市场监督在控制银行风险方面的作用.这就要求对银行监管文化方式与技术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从而使对资本充足率的评估从仅仅以比率为基础的静态标准转向更全面、更符合实际购动态考察方法.在不久的将来.监管者不但需要对技术创新、新金融工具的产生及全球性金融井购风潮作出快速的反应,而且需要在业务监管方面与国内外的有关监管当局密切协调与合作.这将是来自于金融全球化的巨大压力.我国的金融监管如何加大力度,迎接这三大挑战,是迫在眉睫.否则.加入wto后,国外金融业送入中国市场,那时所面对的将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环境,下面就金融体制改革路径与金融制度安排对金融监管的影响进行分析.二渐进式改革路径带来的金融监管低效.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即试图在不触动原有利益格局的情况下,缓慢推进改革步伐.20年的经验与成果也充分证实了渐进式路径选择的正确.但是,相对于前苏联、东欧,我们的成功是源于初始条件的不同.还是改革方式有异呢。就此.国内外经济学家看法存在较大差异.其实人们忽略了贷币化水平差异这一重要的条件.正是由于人们强调初始条件时,未考虑货币化水平的差异,因此金融因素就不能进入研究视野,而事实上,在改革过程中,随着则政支持型经济向金融支持型经济的转轨,金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渐显著.如果把货币化水平或金融因素放入视野之中.则渐进式改革路径的选择正是源于初始条件的差异.换言之,就是由于金融因素的差异.可见,金融因素差异决定了改革路径的选择,也决定了.金融体制改革本身将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模式.由于在渐进改革中需第2页共7页要巨大的金融支持.从某种意义上也就限制了金融体制的激进式模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