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日本、不结盟运动、中国等国家兴起和发展对国际格局的影响。2.归纳世界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原因。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2.过程: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三大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3.影响(1)经济上: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政治上: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起,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图解历史欧洲联合的过程判断正误欧洲国家联合的根本原因是对抗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解析欧洲国家联合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是欧共体成立的重要原因之一。深化理解欧洲一体化的原因和特点(1)原因①必要性:战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失去了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导作用,谁也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唯一的出路就是“联合”。两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人民反战情绪强烈,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恢复发展经济。西欧各国面积狭小,资源相对匮乏,原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既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又受到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的压力。②可能性: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经济联系比较密切。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西欧各国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西欧各国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2)特点①由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个经济领域。②由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军事、外交领域。③成员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①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②美国扶植: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③国际机遇:朝鲜战争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④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2)概况: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相继获得独立。(2)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要求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走向联合。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3.概况(1)政策: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2)重要任务: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3)行动纲领: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影响: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易混易错不结盟运动不是消极中立不结盟运动并非不团结、不合作,而是不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结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四、中国的振兴1.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图解历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深化理解战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发展的趋势。(2)具体原因①美国和苏联的实力走向相对衰落。②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③战后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着两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