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题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一、物质的分类二、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三、常用化学计量之间的关系四、原子的组成与结构一、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内涵解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能依据“绿色化学”思想和科学理论对某一个化学过程进行分析,权衡利弊,作出合理的决策;能依据实际条件并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案例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注意安全,可以从试剂的存放、使用及实验操作、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采取安全措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①生石灰可以与浓盐酸放在同一个药品柜中;②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③不能直接用鼻子闻二氧化硫气体的气味;④用酒精灯加热烧杯要加垫石棉网;⑤用酒精灯加热盛在烧瓶里的液体要加碎瓷片或沸石;⑥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时,要使水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流入浓硫酸中;⑦用排水法收集加热氯酸钾生成的氧气,后期的操作是先停止加热,然后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取起集气瓶;⑧点燃氢气前要验纯,点燃甲烷气体前不需要验纯;⑨废硫酸溶液可用石灰水中和至溶液呈中性A.①②③④⑤⑧B.①②③④⑤⑨C.②③④⑤⑨D.②③④⑤⑥⑦答案C解析①生石灰可以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不能放在同一药品柜中,错误;⑥稀释浓硫酸时要使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流入水中,加入的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容易发生危险,错误;⑦用排水法收集加热氯酸钾生成的氧气,后期的操作是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停止加热,防止倒吸,错误;⑧甲烷属于易燃气体,点燃甲烷气体前需要验纯,错误;正确的有②③④⑤⑨,故选C。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内涵解读能从原子、分子水平分析常见物质及其反应的微观特征,能运用化学符号和定量计算等手段说明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能分析物质化学变化。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案例现有CO和CO2的混合气体20g,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该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其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2)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3)若将该混合气体全部通过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则:①气球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其质量为________g。②从A瓶中获得沉淀并测定其质量的操作是________、称量。③若要证明A瓶溶液中的阳离子是否沉淀完全,其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0.5mol40g·mol-1(2)0.5NA(3)①CO3.5②过滤、洗涤、干燥③待A瓶中充分沉淀后,取上层清液少许于一支洁净试管中,再滴加稀硫酸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Ba2+未沉淀完全;反之,则Ba2+已沉淀完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1)设混合气体中CO为xmol,CO2为ymol,则28x+44y=20,x+y=11.2/22.4=0.5,解得x=0.125,y=0.375。=20g/0.5mol=40g·mol-1。(2)无论CO还是CO2,每个分子中都只含有1个C原子,所以混合气体中C原子数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即0.5NA。(3)根据图示,混合气体通过Ba(OH)2溶液后,CO2气体被吸收生成BaCO3沉淀,再经过浓硫酸干燥,气球中收集到的是CO气体,其质量为0.125mol×28g·mol-1=3.5g。从A瓶中得到BaCO3沉淀可以先过滤分离出沉淀,再洗涤、干燥即可。A瓶中的阳离子是Ba2+,检验方法是取上层清液,加入H2SO4,如果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Ba2+已经完全沉淀,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Ba2+没有完全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