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__一、复习要点完成下列填空1、描述数量变化、位置变化及其关系的常用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若点P(x,y)在(1)第一象限,则x____0,y____0(2)第二象限,则x____0,y____0(3)第三象限,则x____0,y____0(4)第四象限,则x____0,y____0(5)x轴上,则x______,y______(6)y轴上,则x________,y________(7)原点上,则x________,y_________4、点P(x,y)对称点的坐标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点A(x,y)到x轴的距离是_____,到y轴的距离是________.6、若点P(x,y)向右平移2个单位时,则这点的坐标是(,);若点P(x,y)向左平移3个单位时,则这点的坐标是(,);若点P(x,y)向上平移3个单位时,则这点的坐标是(,);若点P(x,y)向下平移4个单位时,则这点的坐标是(,);若点P(x,y)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时,则这点的坐标是(,)二、复习预习练习1、坐标平面内的点与_______是一一对应的.点P(5,-12)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2、已知P点坐标为(2a+1,a-3),①点P在x轴上,则a=;②点P在y轴上,则a=;③点P在第三象限内,则a的取值范围是。3、点A(2,3)到x轴的距离为;点B(-4,0)到y轴的距离为;点C到x轴的距离为1,到y轴的距离为3,且在第三象限,则C点坐标是。4、已知a>0,那么点P(-a2-1,a+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在第_______象限。5、△ABC中BC边上的中点为M,把△ABC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A1B1C1的B1C1边上中点M1的坐标为(-1,0),则M点坐标为____。三、例题讲解例1:温度的变化,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请你根据下图,与同伴交流讨论某地某天的温度变化的情况。(1)上午9时的温度是多少?12时呢?(2)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是在几时达到的?最低温度是多少?(3)这一天的的温差是多少?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了多少时间?(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下降?例2、如图,AB两地相距50千米,甲于某日下午1时骑自行车从A地出发驶往B地,乙也于同日下午骑摩托车从A地出发驶往B地,图中PQR和线段MN,分别表示甲和乙所行驶的S与该日下午时间t之间的关系,试根据图形回答:⑴甲出发几小时,乙才开始出发⑵乙行驶多少分钟赶上甲,这时两人离B地还有多少千米?⑶甲从下午2时到5时的速度是多少?⑷乙行驶的速度是多少?例3:填空题:1、已知P点坐标为(4a+1,a-8)①点P在x轴上,则a=;②点P在y轴上,则a=;③点P在第三象限内,则a的取值范围是;④点P在第四象限内,则a的取值范围是。2、若点P(x,y)在第二象限,|x|=6,|y|=3,则P点的坐标为。3、一正三角形ABC,A(0,0),B(-4,0),C(-2,),将三角形ABC绕原点顺时针旋转1200得到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4、点P(3,)与点Q(b,2)关于y轴对称,则a=,b=。5、点P(-3,4),它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____,到原点的距离为。6、已知A、B、C三点的坐标分别是(0,0)、(5,0)、(5,3),且这3点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顶点,请同学们写出第四点D的标。四、巩固练习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A(x,1)、B(一5,y),(1)若点A、B关于x轴对称x=__,y=_;(2)若点A、B关于y轴对称,则x=_,y=_;(3)若点A、B关于原点对称,则x=__,y=__2、已知点P(2m一5,m一1),(1)若点P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m=__;(2)若点P在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m=____。3、如图中的图象(折线ABCDE)描述了一汽车在某一直路上的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求:①汽车共行驶了多少千米?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几小时?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④汽车自出发后3小时至4.5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是多少?DCBA/温度℃/时间时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4211815129630Rs/千米50100/3N200QPM210/3145t/时4、如图,已知ΔABC在坐标平面内的顶点C(2,0),∠ACB=90°,∠B=30°,AB=6,∠BCD=45°。①求A、B的坐标;②求AB中点M的坐标。yxOEDC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