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4课经济大危机学习目标:1、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主要措施及其效果。2、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3、分析罗斯福新政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学习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及主要措施学习难点:有关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概念二、自主学习充分准备(基础知识巩固,找出重要时间、事件等基本要素并牢固记忆)(一)、经济大危机(1)背景:20世纪20年代,特别在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但是,这一“繁荣”背后却孕育着严重危机。(2)时间:~年。(3)范围:首先开始于,后来迅速席卷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4)特点:涉及特别广;持续比较长;特别大(5)影响:①经济危机中,工人大量失业,工资大幅下降,劳动人民。②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尖锐,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二)、罗斯福新政(1)原因:受的影响。(2)目的:是在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以消除经济危机。(3)时间:年。(4)中心措施:对的调整。颁布了《法》(5)结果: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6)意义:美国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三.预习成果展示(自主进行:小组展示、组际交换矫正、评价)四.课堂探究、展示、评价1、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什么?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2、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总统是谁?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谈谈他对美国和世界的贡献是什么?五.教师反馈与点拨、师生小结通过本节课你了解了哪些关于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六.学生回头看(根据情况有重点的看书或背诵)七.当堂达标(翻番式检查、小组交换矫正、评价)1.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包括()①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严重②分期付款的消费促成虚假繁荣③通货膨胀率高居不下④过度的股票投机增加了金融风险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经济危机发生后,资本家销毁产品的目的是()A.刺激消费B.扩大再生产C.稳定价格D.改换新产品3.这次大危机的特点中,不包括()A.工农业、商业金融全面危机B.破坏性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危机C.危机首先从战败国发生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战争的危险4.在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A.广大人民群众B.资本家C.资产阶级政府D.垄断资本家5.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把私营企业变为公有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C.为失业工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D.防止盲目竞争避免生产过剩.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股票市场崩溃给各部门带来毁灭性的灾难。1932年,全国1.8万家银行库存现金不过60亿美元却要应付410亿美元的存款。汽车工业仅开工5%,全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7%。到1933年全国失业人数达1300万以上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总值下降了70%。材料二:1933年3月4日,美国第32任总统就任,发表了“只有恐惧本身才是我们感到恐惧的东西”的著名的就职演说。上任第二天,就推行“新政”。材料三:1934年秋,经济得到有限恢复,1936年银行恢复了正常活动,农业收入增加进一倍,许多工业部门恢复到1929年水平,国民收入比1933年增加了50%……但1938年的失业率仍高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⑴材料一描绘的是什么史实?它有什么特点?试简述导致这个史实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⑵材料二中的“新政”是由谁推行的?其主要内容有哪些?推行它的目的是什么?⑶材料二中的“新政”与史料一有什么联系?与史料三有什么联系?十、教后记(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