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仿真模拟训练(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苏、锡、常、镇调研)右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文物的价值包括()。①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②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③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④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C[“”本题考查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①中的最早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表述错“”误。②中完整的宗法结构应该包括周王、诸侯、卿大夫、士,题目中显然是不完整的,“”“因此表述也是错误的。从册封”“”侯土田等信息可以看出实行分封制,故③表述正“”“”确。从关键词青铜器西周康王可以判断④的表述是正确的。故选C项。]2.(·日照调研)“”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答案A[“”“”解答此题注意理解封建的概念,所谓封建实质是指西周时期的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该区域内建立邦国的分封制,与实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二者互为表里,故A项符合题意。]3.(·滨州二模)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答案A[“”“”“”“”据左图中齐鲁宋等名称分析,属于分封制下的封国;右图中辽东郡“”“”琅琊郡渔阳郡等名称分析,属于秦朝时期郡县制的地方行政机构。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体现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A项正确。]4.(·济南三模)“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A.王位世袭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选官制度D.监察制度答案B[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武帝建立中外朝制、解决王国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权力,分割地方权力,结束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康熙设南书“”房,加强君主权力。因此材料中的国家政体是指中央集权制度。B项正确。]5.(·石家庄质检)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官僚贵族子弟富豪平民贫民69.6%6%15.7%8.7%由上表可见,汉代察举制()。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D.沿袭了世卿世禄制答案A[观察表可以看出平民、贫民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排除D项;但仍以官僚贵族子弟为主,说明B、C两项错误,A项符合题意。]6.(·济宁质检)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指()。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答案A[汉代的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中朝决策﹐支配外朝﹐丞相的权力日益转移到中朝,皇权和相权矛盾尖锐。而三省六部下,相权分散,但各司其职,既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7.(·瑞安模拟)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B.参知政事C.枢密院D.宣政院答案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